浅谈读书无用论实地观念的成因与应对举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浅谈读书无用论实地观念的成因与应对举措

周百川

◎周百川(新疆疏附县第二中学,新疆疏附844100)

中图分类号:F24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44-01

摘要:读书无用论思潮成渣泛起,本文分析了教育返贫和就业困难是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成渣泛起的根本原因,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和支持力度,并提出了消除读书无用论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读书无用论;重要因素;应对举措;教育投入

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提出:“不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的发言石破天惊,激起全国网民和媒体热议,反驳痛批王委员的言论占了绝大多数,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我自然也坚决反对该观点。但残酷的现实又不得不令人深思。我认为王平作为政协委员发言是可以免责的,他只不过说出了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而已。那就是当前高额的教育支出与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我国农村掀起了一股“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本文仅就该思潮产生的重要原因作一简单分析:所谓读书无用论,百度搜索曰:在现阶段,因为“读书贵、就业难”,就业低起薪遭遇“寒流”和其他各种原因和目的,使社会上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流行了新“读书无用论”。这实际上指的是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否定与怀疑。读书无用论对当下的年轻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许多支持读书无用论的往往认为受教育的高成本、高投入与严峻的就业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所学无处用,所用非所学,是造成此现象的普遍原因。具体而言,我认为读书无用论抬头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无外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额的教育费用导致家庭返贫所致。

一、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因高额教育费用付出而返贫是读书无用观念滋生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仔细分析中国农民返贫原因,有因病返贫、因自然灾害返贫、因失业而返贫、因结婚花费大而返贫、也有因买房而返贫等等原因,不一而足,但这些原因都不如因教育返贫而严重。根据《重庆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调查,1名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最少需要10万元。对于才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绝大多数农民来说,高额的学费已大大超过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尤其是一些曾经或正在供给2名、甚至3名大学生的农村家庭,其经济状况就更是可想而知了。信息时报称:重庆市招办人士透露,2010年重庆市高考报名人数虽有增加。不容忽视的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据介绍,与三年前的高中入学数量相比,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2万人左右。而据调查,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90年代,本人上高中生时曾经在政治高考题里见过这样一个试题:西部农村孩子出路之窄曾被编成一则流行一时的笑谈,放羊娃向记者描述他的人生理想: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放羊。这常常被视作一种教育曾是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改变自身命运的惟一通道,据统计: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会宁市的人们对“读书脱贫”寄予着赌博式的希望,甚至将教育作为“立县之本”,但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一项农业部门的抽样调查表明:甘肃省重新返回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中,因教育支出返贫的占50%。

二、新世纪以来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事实是读书无用观念滋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大学扩招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产业化所催生的高学费和低就业,像两只无形的大手,夹击着原已坚硬狭窄的农门。危机在2009年爆发,“84万应届毕业高中生退出高考”导致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考生总量首次出现下降,这场波及国内多数省市的“弃考风潮”被教育界称为中国高考的“拐点”。从2005年以来毕业的大学生当中,据统计还有近三分之一未找到职业,好几百万人找不到工作,这样的就业状态,最直接地给高校教育的学生出路下了一个最现实的定义,“读书无用”。从个人生存的角度看,大学生求职的艰难,直接打击的,就是底层劳动阶层家庭的孩子上大学的欲望,在高学费和就业难的双重打击下,重庆农村、山区的孩子以及广大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失去上大学的动力,并不奇怪。当然,读书无用还有论教育体制原因、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国家产业升级需要更高层次人才等等原因,但我认为导致读书无用论的最根本原因无外乎以上两条。

三、消除高价读书低微回报之矛盾与读书无用论实地观念的应对举措

古时候人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如今人们说,读书改变命运,话虽不同,意却一样。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世世代代地穷。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60万人,其人数之多,就业形势之严峻,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次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继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政府将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他还语重心长地讲,明年一定还清欠账(即教育投入占GDP总额的4%)。从根本上讲,还是要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这些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尤其重要的是,应当加大对于西部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包括教育、卫生、基本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我认为,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高,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已具备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专家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应当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虽然高等教育的大方向应该是收费教育,但是应当通过政府干预,促进社会公平。由于地区之间差距太大,造成了竞争起点的不公平,只有靠国家干预,才能缓解不公平的状况。尽管国家对于西部地区接受高等教育者应该有适当的直接支持政策。

2.重视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从根本上为解决返贫问题提供可能。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解决返贫问题的决定性因素。舒尔茨等经济学家的人力资本理论对我们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杜绝返贫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社会经济很有借鉴意义。具体说来,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开发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二是采取引导和强制性措施,促使贫困者进行自我投资,提高自身人力资本积累的水平;三是在开发人力资源过程中实行扶抑并重。在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过程中除开启才智外,还应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严格控制贫困人口的过快增长,特别是抑制那些身体素质缺陷和障碍严重的人口再生产,以缓解劳动力,特别是低素质劳动力快速度高剩余供给,从而严格控制贫困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创造良好的数量前提。四是加强大学生就业问题加强制度建设显得急迫而重要。要通过制度建设将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家长和学生都动员起来,确保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得到及时全面的收集整理、发布、传播和利用,在信息的指导下逐步实现供需平衡和供需衔接。同时,通过制度建设确保教学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并使学生得到职业规划的指导、培训和服务,从而提高大学生择业的成功率。

教育的功能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人力素质的提高是强国、富国之举。然而,这种目的的实现则需要人们接受各种不同程度的教育。要知那些不惧巨额教育投资返贫而送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的中、低档收入家庭的父辈们在为强国、富民、提高人力资源素质默默地做着巨大贡献,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激励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有待出台相关国家政策。

参考文献:

【1】《重庆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

【2】《警惕“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2011年03月10日作者:张振萍来源:郴州日报

【3】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4):60—61.

【4】刘维佳。农民工已是产业工人组成部分,社会身份需要认可[EB/OL].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