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1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张爱芳

——◎张爱芳/河北省邯郸市涉县龙虎小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其中有一段话很值得品味:“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并不长的一句话里,竟一连三处提到了“实践”,这显然不是用语上的疏忽,而恰恰证明了指导思想上有意的“突出”和“强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性教学策略

语文是一门母语教育课程,儿童一来到这个世界,就生活在一个无时无地无不浸润着母语氛围的环境中。模仿、多渠道、长期积累这三大规律,使儿童学语言的场所绝不会从学校才开始,学语言的指导者绝不会仅仅是课堂上的语文教师,学语言的教材绝不会只是一册语文课本。所以,面对这样丰富的学习资源,面对如此多样的学习机会,儿童只有投身其中,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强化对母语的热爱,体味母语蕴含的规律,提高运用母语的水平。只有这样,语文素养才有可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创设实践情境

每个人对母语的学习都是在生动探索、自觉实践中不断增加积累、提高感悟、掌握运用的,这是母语学习的规律。但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这种感悟、运用能力,仅靠自己的闷头游水是不够的,它还需要辅以生动的实践情境。而教材并没有很具体给予我们关于语言实践情境的设计,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多途径地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情境,来提高语文实践的效率。

二、丰富实践形式

1、推荐作品。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作品,如与之相关的原著,与之文体相似的或主题相似的文章等,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在书海中进一步学习实践。在阅读数量上不断积累。有数量才有质量,没有量就谈不上质。

2、精读练笔。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每天随想、把每天的实践感悟通过笔头记录下来。还可以组织学生办小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的机会。

3、变换课型。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故事会、演讲课、辩论会、讨论课,增加口头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学生装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须熟悉剧本,了解时代背景,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人物个性,理解作品的魅力。对于一些抒情散文,则可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先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体会文章的意境,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在此基础上在进行讨论,会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