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路感染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儿童尿路感染的护理

董晓娟李红张凤丽魏英新姚兰英

董晓娟李红张凤丽魏英新姚兰英(黑龙江省医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338-02

【摘要】目的讨论儿童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高热、头痛、腰痛的患儿遵医嘱应用解热镇痛剂缓解症状。对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者,酌情应用654—2等抗胆碱药或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减轻尿路刺激症状。保持外阴部清洁。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进行尿培养,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在送检尿标本时避免污染,常规清洁消毒外阴,取中段尿,婴幼儿用无菌尿袋收集尿标本。

【关键词】儿童尿路感染护理

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的损伤。按病原体侵袭的部位,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若感染局限于膀胱、尿道称为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称为上尿路感染。由于小儿时期感染局限于泌尿系统某一部位者较少,且临床难于定位,故统称尿路感染。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致病菌

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多数为革兰阴性菌,其中80%~90%由大肠杆菌所致,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少数为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二)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感染途径。致病菌从尿道口上行并进入膀胱、输尿管而达肾引起肾盂肾炎。多见于女孩。

2.血行感染病原菌从局部病灶或全身感染通过血液到达肾。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致病菌以毒力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3.淋巴感染肠道有淋巴管与肾相通,肠道感染可引起尿路感染。

4.直接感染由肾邻近器官和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而成。

(三)易感因素

1.小儿泌尿道解剖生理特点小儿输尿管道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全,易扭曲而发生尿潴留和感染。女孩尿道短,尿道粘膜皱襞柔嫩,尿道口接近肛门;男孩由于阴茎的包皮过长,可积聚污垢,故易引起上行感染。

2.先天畸形常见有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后尿道瓣膜、多囊肾、膀胱憩室、肴柱裂(损害脊髓马尾神经,致膀胱括约肌功能失常)等,均可造成尿液流出不畅,滞留的尿液使细菌得以在尿路长时间停留,导致感染。

3.膀胱输尿管尿液反流由于膀胱三角区和输尿管终末段肌肉发育缺陷,出现膀胱输尿管尿液反流。于此尿路感染关系密切,常使尿路感染迁延不愈或多次复发,是导致肾实质损害的重要因素。

4.泌尿道抵抗感染能力差由于免疫球蛋白IgA生成不足,粘膜局部缺血缺氧等,均可使细菌入侵。

【临床表现】

随着患儿年龄和急、慢性感染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急性感染

1.新生儿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全身症状为主,可有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吃奶差、呕吐、嗜睡或惊厥等。

2.婴幼儿期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重,而泌尿系统局部症状轻微或缺如,可出现高热、拒食、呕吐、面色苍白、腹胀、腹泻等,甚至出现精神萎靡和惊厥。局部症状仅有排尿时哭闹,尿布有臭味和顽固性尿布疹。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

3.儿童期年长儿的症状常与成人相似,上尿路感染常有发热、寒战、腹痛、遗尿、腰区叩痛、肋脊角压痛等。下尿路感染有尿频、尿急、尿道烧灼感。

(二)慢性感染

分为慢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膀胱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尿路刺激症状,脓尿或细菌尿。全身症状有乏力、间歇性低热、贫血、体重减轻及肾功能减退等。

【辅助检查】

(一)尿常规

清晨中段尿离心后镜检,沉渣中白细胞≥5个/高倍镜为可疑。如出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肾盏乳头炎及膀胱炎时可出现血尿。

(二)尿培养及菌落计数

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中段尿培养尿内细菌数≥10s个/毫升可确诊;104~105个/毫升为可疑;<104个/毫升为污染。但菌落少于105而症状明显,两次培养出同一细菌者,有诊断价值。通过耻骨上膀胱穿刺获取的尿培养,只要发现有细菌生长,即有诊断意义。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如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用以检查膀胱输尿管反流情况。静脉肾盂造影,观察肾的轮廓,输尿管和膀胱的外形。静脉肾盂造影加断层摄片,主要用于检测肾瘢痕性损伤。

2.超声波检查检查肾大小、形态方面变化及尿路梗阻情况。

3.其他肾核素造影和CT扫描等

【治疗原则】

控制症状,根除病原体,去除诱发因素,预防再发。

1.休息及饮食,鼓励多饮水。

2.正确选用有效抗菌药物①在进行尿细菌培养后,对初治者首选复方磺胺异恶唑或呋喃妥因,连服7~10天。②上尿路感染者,一般选择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减少复发的危险性。常选用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噻肟钠、磺胺药、喹诺酮类等,疗程10~14天。③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其包括复发性及再感染。给予上述治疗一个疗程,然后小剂量维持,疗程6~12月。注意在给抗生素前,均需做尿细菌培养,待培养结果出来后针对性选用抗生素。

【护理评估】

1.评估病史评估患儿有无发热、腹胀、排尿哭闹、腰痛、食欲减退等表现,男孩有否包皮过长、皮肤感染等。

2.评估症状、体征查体时注意体温改变,肾区叩痛等。女孩注意有否蛲虫病等。

3.了解辅助检查分析尿常规结果及中段尿培养细菌计数情况。以及X线检查结果等。

4.评估心理、社会因素注意评估家长及患儿对本病的认识程度。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2.排尿异常与膀胱、尿道炎症有关。

【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鼓励患儿大量饮水使尿量增多,促进细菌和细菌毒素排出。多饮水还可降低肾髓质及乳头部组织的渗透压,减少细菌生长繁殖。

2.饮食给患儿易于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发热患儿宜给予流质或半流质。

3.抗炎及对症护理高热、头痛、腰痛的患儿遵医嘱应用解热镇痛剂缓解症状。对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者,酌情应用654—2等抗胆碱药或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减轻尿路刺激症状。保持外阴部清洁。

4.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进行尿培养,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在送检尿标本时避免污染,常规清洁消毒外阴,取中段尿,婴幼儿用无菌尿袋收集尿标本。

5.健康教育向家长及患儿解释本病的特点及预防知识,指导家长为婴儿勤换尿布,幼儿不穿开裆裤,保持臀部清洁。女婴清洗外阴时从前向后擦洗,单独使用洁具。男孩注意包茎的污垢积存。根治蛲虫病,减少感染因素。认真完成抗生素的疗程,防止复发与再感染。在停用抗菌药物后第2周、第6周,应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如果无复发可以认为治愈;反复发作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共需2年或更长时间。

如为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引起的感染,应指导家长带患儿去泌尿外科就诊。

参考文献

[1]刘福莉;汪晓芸;ICU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