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同领域的人基于各自的学科领域知识及应用背景以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分析城市空间,从而提供城市空间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参考信息。要形成城市设计空间全面、形象、准确、具体的认识,以利于城市设计从整体上去把握城市空间,这就需要进行多种信息资料整合,首先面临的就是从跨学科的角度去思考、认识、分析并把握城市空间,将原有信息在跨学科的领域分析中得到更大的发挥。本文通过基于城市可视视觉景观分析、城市光环境分析及城市风环境分析在不同层面上所提供的城市环境空间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基于多学科的信息整合、信息再生、信息处理与分析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城市设计;信息整合;跨学科;城市规划
1导言
城市设计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很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城市设计理论传播到我国之后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2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保证一个城市整体发展合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与城市居民工作及生活的正常进行紧密相连。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针对很多因素开展的,比如:建筑、空间、公共设施、功能等等一系列空间问题,以此将城市良好的精神面貌与经济实力体现出来。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实施的最终目标是为居民营造一个优质且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此得到广泛城市居民的认可。与其他工作相比较,城市规划更加的复杂且繁琐,该项工作实施的前提必须要全面的掌握城市空间布局情况,从而保证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城市树立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让城市的居民能够更切实的感受到城市所散发出来的文化魅力与生活动力。
3城市视觉景观与城市空间
当今,信息与网络迅速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不同层面的人们依赖于不同的学科背景理论准则以不同的角度去收集、分析城市空间信息,从而站在各自的学科角度去尝试认识和分析城市发展空间。在地学学科领域,随着空间信息技术3S【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研究者应用空间信息技术来监测、研究和规划城市景观生态,为今后城市的景观规划、建设和改造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
基于虚拟现实、GIS和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研究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在环境规划方面的应用是目前的一个发展趋势,集成时空地理信息、可视化和数据分析,发展基于虚拟三维环境的环境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基于GIS在城市大范围宏观分析环境的优势,使得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与效能分析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我们对城市视觉景观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进一步为表征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性提供量化的依据,从而对现阶段公共空间设计准则进行讨论分析。
4城市自然光环境与城市空间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提供足够的照度、选择适宜的辐射热遮蔽装置以控制环境温度等都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而适宜的照度、避免眩光等又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感受。另外建筑的方位、布局和遮阳、采光等构件也是建筑或规划设计中直接影响日光环境的要素。但由于在具体设计中建筑环境中的自然光表象呈动态且周围环境因素非常复杂,设计人员通过手工作业很难预见其结果或掌握其规律,很容易造成设计中光环境考虑的缺陷,从而影响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品质。
5城市风环境与城市空间
建筑群风环境与建筑室内通风是营造人体生理舒适性的主要因素,而且通风效率与建筑节能直接相关,因此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的重要主题。如何在建筑室内各部分维持良好通风的同时避免废气回流,在室外环境规划中维持“风道”,促进城市空气流通更新与人们聚集区域的风速舒适与减轻污染,是设计建筑风环境的基本考虑。居住小区布局如何适应当地的气流条件,以及采暖节能与制冷节能对风环境的完全不同的要求,等等,都对建筑风环境设计提出了更富于挑战性的要求。
6城市规划设计空间
6.1学科的分析理论和方法
基于以上的城市视觉景观分析及城市光环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分析分别从城市视觉及城市光角度反映了城市空间开放性的一个侧面。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城市视觉可视景观分析环境是建立在城市大尺度范围的城市空间环境,而城市光环境分析及风环境分析是基于城市小尺度小范围的城市区域空间环境。从另一个侧面来讲,从分析的过程及方法与结果来看,城市视觉可视景观分析注重从人的视觉感知角度来反映城市空间环境,它的计算基础是以人的正常视觉视线锥体同周边虚拟三维分析环境相切割,然后在二维平面上进行投影所得的结果用二维平面图来表示。而城市光环境分析更注重城市三维分析环境在城市三维半球体环境进行投影所得的结果图出发来描述城市三维发展空间。
6.2系统模型建立和分析操作
6.2.1资料的细化程度
例如以GIS及测绘为基础而发展的模型,多以自然地形为基础考虑和提供较高的精确度分析。而在以满足建筑规划决策为目标的模型,多以三维的体量模型为起点,且精确性较低。而后者的目的是以较简便的参考模型支援多次的设计方案评估,同时分析回馈的时间也不可过长。因而如何取得两者之间的平衡将是一值得研究的问题。
6.2.2系统的互操作性及互交换性
现阶段若要将GIS与其他学科的设计规划系统对一设计作综合性的分析,首先会面对的问题就是重复多次性的基础资料输入过程。其中所浪费的时间对实际运用有不利的影响,同时在输入过程中也极易产生错误,甚至也很容易导致数据流失。其中主要原因为不同学科系统的模型资料的互操作性和互交换性不足以满足多方面的系统数据输入要求及交互操作处理。一明显案例即是如何将建筑中势地规划资料完整地和GIS地形资料比对整合。
6.2.3数据的完整性与结构可扩充性
在传统的GIS及测绘分析应用中,多是以实际的地形地貌为基础数据作模拟和分析,并逐步生成以分析结果为依托的较抽象性电脑模型。而对于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应用需求,虽说其过程需要与准确的地形资料整合比对,但其设计在早期阶段往往只有抽象简略的资讯以供参考,极易因资料欠缺或基础数据不完整问题而造成实际操作困难。同时系统中所沿用的数据架构或系统发展中所采用的计算分析学科理论也因缺乏弹性融合扩充而增加了实际操作的困难度。
7结束语
总之,通过跨学科的信息整合,可以借鉴跨学科的分析方法去发展并丰富本学科理论方法,同时更大程度上发挥本学科的理论技术优势,同时丰富和充实我们对现有城市空间的认识,也必将提升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质素。
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设计对城市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实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协调发展和融合是实现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的关键。针对城市规划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城市设计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全局意识和观念,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考虑,做到区域整体和局部的完美结合。并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互补作用,以此来不断提升城市的实用性,努力打造更加美好、和谐、舒适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奚文沁.历史地区整体空间格局保护导向下的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上海中心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6,(5).
[2]刘文,魏琰琰.基于城市设计层面的地铁站域商业综合体与空间结构的调整适应——以北京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11).
[3]胡金燕,刘安生.基于提升城市设计实效性的评估方法研究——以《常州市城市设计评估》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