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红甘肃联合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掌握一种新文化的过程。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对所学外语知识的掌握,也需要对所学语言使用国文化背景的了解,注意中西文化差异。但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忽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远未得到培养。
【关键词】文化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18-02
【Abstract】Languageandcultureareinseparable,learningaforeignlanguagecourseistomasteranewcultureprocess.Communicativeabilityofstudentstoimproveboththeneedforknow-howoftheforeignlanguage,butalsotheneedforwhattheyhavelearnedtheuseoflanguagesandculturalbackgroundknowledgeofthecountry,payattentiontodifferencesbetweenEasternandWesterncultures.MaybeduetotheimpactofthetraditionalteachingsandcultureteachingincollegeEnglishteachinghasbeenneglected,studentscross-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isfarfrombeingcultured.
【Keywords】CultureandeducationCollegeEnglishTeachingmethodsReform
一、大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重要性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只要语言一被使用,一被赋予意义,它总是要同一种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表达、体现或是象征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化融合成一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制约着语言,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了解掌握一种新文化的过程。大学英语面对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将来他们涉外的机会也许没有英语专业的学生多,但他们人数众多,加之他们文理兼顾,学科繁多,专业各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他们将来必定担任跨文化交际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其交往的社会规范、道德习俗、言语规则。如果在学习外语时,只注意语言表层的意思,而忽略其深层的文化因素,就会引起误会和矛盾,甚至造成冲突。由语法、词汇等引起的错误,可以被谅解和接受,但如果违反了语用规则,询问和探听对方的隐私,如年龄、收入等,就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破坏与对方的关系。
二、融合大学英语教学和文化教育的原则
大学英语改革已提到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提高文化意识教育。文化意识即意识一种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意念、观点及价值观等,它同时也意味着对该群体成员的行为和信仰原因的理解。
因此,使学生深刻细致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是我们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双重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双重的文化知识。教师的双重文化素养是文化教学的保证。
牛津大学的语言学者R.L&ScarcellaR.C总结了文化意识学习需要的五个阶段:①有条件的情况下了解一些外国文化;②理解一些简单的外国文化现象和典型;③理解文化的一些特征,有文化冲突的意识,开始明白个人的文化优越感;④从智力上﹑知识上对文化的更多掌握,但不是出于个人感情方面的;⑤从知识上和感情上对文化的真正心领神会和尊重,能够感人所感。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该遵循以下英语文化教学的四个原则:
1.认知原则
认知原则适合于文化意识教学,文化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像历史、地理和诗歌等学科的教学。从严格意义上讲,文化教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构成语言教学的完整的一部分。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应同时给予学生文化内涵知识。
2.比较原则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教学:词汇方面不同的文化内涵;习惯用语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句法方面不同的语法运用;演讲方面不同的语言风格。
由于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看法,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考方式和社会规范、文化冲击或文化冲突是无可避免的。如果我们密切注意不同文化的差异,就能加深对对方的了解和消除相互的误会,才能减少甚至避免由于文化冲突而引起的暴力行为和武装冲突。
3.同化原则
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我们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沟通相当困难。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目标文化并仅对其进行解释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在于我们要利用有用的文化为我们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同化原则。
4.宽容原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提倡文化宽容,就必须摆脱文化歧视。文化歧视是种族优越感、文化典型和文化偏见的大杂烩。随着全球化的进步,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理想的交流目标是谋求和谐的关系。文化宽容的特点就是要体现为“文化默契”,因此,宽容应基于差异和多样性。
三、融合文化教育原则,看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之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到广大师生、家长对大学英语教学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近年来,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1.融合文化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为了避免交际障碍,一个语言学习者至少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他拥有的语言能力;二是他能找到出错的地方并知道如何提供补救措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其教学原则加强自身文化学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文化差异教学,并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提高学生文化创造能力,以便于成功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
2.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
(1)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1)加强课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例如:英语中的“Ladiesfirst,Thanksgiving,Homecoming,GirlsLeagueDance,sandwich”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黑五类、臭老九、一国两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2)通过词汇讲解补充文化知识。有些词汇的中英文化语义相同或相近,比如,fox与狐狸都指同一种动物,可代表狡猾;狼即wolf,都象征凶残,还有更多的词汇,其指称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电影、电视、录像等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些教学片如《走遍美国》是专门介绍英语国家社会情况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相关内容引进,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效果。
(2)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参与国际交流,促进语言学习。
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可鼓励学生多读以文化为导向的报刊、书籍,对提高外语的文化意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3)发挥外教的积极作用。举办英语角及讲座,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多交朋友,切身感受并学习来自不同国度的文化。
4)号召学生举办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如可利用圣诞节组织英语晚会,包括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戏剧小品表演、英语知识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必然会加深其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
总而言之,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我们的宗旨都是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提高其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当然,作为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也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注入的内容
1)与语音、词汇、词组、句子以及语篇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英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的顺序正好相反。
2)与文化背景有关的文化。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的英语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3)称呼语。英美人重认知。在英语文化中称谓比较笼统、模糊,必须用具体姓名加以区别;而中国人重伦理,所以汉语中的称谓非得把身份说得一清二楚。比如英语中cousin一词相当于汉语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八种称谓。
4)问候和致谢。中国人一见面自然会问对方“吃饭了没有?”等,类似的情况西方人会说“Hello,aniceday,isn’tit?”。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而在英语国家“Thank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
5)赞美。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you.”而汉语对别人的赞美却要谦虚地推让。
6)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等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贸然提问是没有礼貌、缺乏教养的表现。
7)风俗习惯。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并称赞一番。
8)审美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观、审美习惯,这也是文化制约因素的一个较重要的方面。如,龙(dragon)在汉文化中把它视为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因而有“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说法。然而在英语文化中,龙是一种恐怖的怪物,指代魔鬼。
9)颜色偏向。如黄色,在汉文化中尊为“帝王之色”。皇帝的文告叫黄榜,皇帝穿的衣服叫黄袍。而英语文化中以紫色(purple)来比喻帝位、王位,如raisesomeonetothepurple(拥立某人为帝王)、tobeborninthepurple(生在帝王家)等。
10)非语言交际。如具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我们汉语和英语文化中,点头表示赞许、同意、肯定,相当于“是”或“Yes”;而在印度、希腊等地,意思正好相反;美国人用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表示OK;而非洲人将这种手势视为下流的动作。我们要有意识地学习和接触交往中的习俗差异,提高这方面的敏感性。
四、结语
每一种文化都无一例外地面临发展和完善的问题。只有通过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世界文化才会多彩和繁荣。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处境危险,必将受到反对,因为前者以自己的文化模式为中心,而后者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由于不同的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发扬文化宽容和不同文化间的互相理解,将对构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改善文化生态和避免文化冲突甚至武装冲突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Allen,E.D.andValette,R.M.ClassroomTechniques:ForeignLanguagesandEnglishasaSecondLanguage
2New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1977
3Barry,TomalinandSusan,StempIeski.CulturalAwareness[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4Byram,Michael,andVeronicaEsarte-Sarries.InvestigatingCulturalStudiesinForeign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6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