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偏瘫病人良肢位的保持对康复的影响

/ 1

早期偏瘫病人良肢位的保持对康复的影响

李桂玲

李桂玲(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841000)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264-02

偏瘫在残疾中所占的比例很高,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偏瘫患者及其家属不再满足于稳定病情,保存生命的基本要求,而希望能够继续恢复或改善功能,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偏瘫病人良肢位的保持是为了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如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手指屈曲,下肢的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早期注意并保持床上的正确体位,有助于预防和减轻上述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加重。为探讨早期偏瘫病人的良肢位的保持对康复训练功能恢复的影响,我们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对比,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神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100例,均为首次发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9—70岁。右侧偏瘫58例,左侧偏瘫42例,脑损伤性质,缺血58例,出血42例。

1.2方法:按入院顺序将所选病例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康复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外,同时于发病后第一天开始进行良肢位摆放。

1.2.1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表现为焦虑、悲观、依赖、急躁、易怒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功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给予心理疏导、支持和鼓励,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参加锻炼。本组患者约一半来自农村,由于开始家属对患者的状况缺乏了解,对肢体康复缺乏正确的认识,采取任其发展的态度,通过我们反复的宣教和示范,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方法,介绍同内类康复的病例,使病人和家属看到了希望建立康复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康复训练。

1.2.2患者早期的良肢位的保持与指导:自入院第一天起我们对康复组患者进行良肢位的摆放:患侧卧位,即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用枕头舒适的支撑,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肩胛骨的内缘平靠于胸壁。上肩前伸以避开肩关节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手心不应放置任何东西,否则因受抓握反射的影响而引起手抓握掌中的物体。健侧上肢置于体上或稍后方,放在身前是错误的,因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而引起患侧肩胛骨后缩。患侧下肢在后,患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略屈曲,足底蹬支撑物,这是重要的体位,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外,健手能自由活动。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枕头不宜过高。患者上肢下垫一个枕头,肩前屈900—1300,肘和腕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盆旋前、髋、膝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患足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位,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身后可放置枕头支撑,有利于身体放松,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稍屈膝。仰卧位,头下置一枕头,但不宜过高,面部朝向患侧,患侧肩部垫一个比躯干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防止肩胛骨后缩,前臂旋后,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张开,在患侧臀部及大腿下垫枕,以防止患侧骨盆后缩,枕头外缘卷起可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枕头右下角支撑肘关节呈轻度屈位,足呈背屈,蹬支撑物,防止足下垂内翻。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我们开始康复功能训练及指导,每日1—2次,每次40分钟,其余时间指导患者家属帮助训练。具体包括:上肢训练(自助被动运动,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下肢训练(“桥式”运动屈曲动作训练,伸膝分离运动,夹腿运动,踝背曲训练)。

1.2.3恢复期的康复指导:患者入院2——3周后随着治疗和康复训练病情逐渐平稳好转,此时应对患者继续康复训练并给予训练的诱导和鼓励,继续指导家属帮助训练,并配合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进食、洗漱、穿拖衣服、入厕。

1.3评定:按所选病例为两组康复组和对照组对比,将上下肢功能分为Ⅰ迟缓Ⅱ痉挛Ⅲ联代运动Ⅳ部分分离Ⅴ分离Ⅵ正常,对两组病例4周后进行评定。

表:康复组和对照组上下肢功能分级

通过两组对比,对照组远不如康复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早期良肢位摆放对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比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好。可防治异常模式的发生和发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侧上下肢功能,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故其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