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扬
(大名县黄金堤中学河北大名056900)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肯定不对。现在则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为自然、社会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七年级的识字不是教学的重点,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因为基础实在没有过关;七年级开始学习阅读,可连字都没认全的学生们,他们又何谈阅读,更何谈阅读感想;七年级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可能会对这阶段的作文感到非常头疼……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七年级的语文教师该如何办?
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七年级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应,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了。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的深、学的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自己的学生真正的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会使他们通过思考、合作后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法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2.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从而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3.充实自我,多方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课,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于是觉得上这样的课没有什么味。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开创一片新天地。
对于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如下现象,我则经常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