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患者2种手术方法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痔疮患者2种手术方法比较

魏德良

魏德良(贵州省黎平县诚德医院贵州黎平557300)

【摘要】目的比较PPH痔切除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临床效果,为痔疮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PH组)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组),每组30例患者,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5.7203和2.9627,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疼痛、出血、肛门失禁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PPH结合痔切除治疗痔疮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PPH开放式外剥内扎术痔疮

【中图分类号】R65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130-02

痔疮是常见和多发性肛肠疾病,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发生在肛管齿线以上者为内痔,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脱出为主要症状;发生在齿线以下者为外痔,以疼痛和肿块为主要症状。当内外痔形成一个整体时为混合痔,直肠齿线上、下静脉丛同时曲张、扩大、充血,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临床以直肠粘膜及皮肤脱出、坠胀、疼痛、反复感染为主要症状。一般先有内痔,而后因静脉曲张伴发外痔,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位[1]。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进行黏膜环切术和传统的开放式外剥内扎术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手术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42.5±9.8)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3.6±10.5)岁。60例痔疮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PPH组)采用痔环切术,对照组采用分段开放式外剥内扎术,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临床症状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分段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患者适当扩肛,显露痔核,肛缘皮肤上做“V”型切口,切口远端距皮肤1.5~2.0cm,切开远端皮肤,在痔核向上剥离到齿线上0.5cm,对痔核进行游离,钳夹、结扎同时将痔核切除。

观察组采用PPH环切术,患者取左侧卧位或截石位,硬膜外麻醉,对肛周进行消毒、扩肛固定肛镜,根据痔脱出情况,在齿状线上方2~3cm,用2-0Prolen滑线从突出最明显的痔核,对黏膜下荷包缝合,再对侧平面缝合。对较大痔如不能完全还纳者可以直接在痔核上进行“8”字缝合,旋开吻合器,抵钉座插入高于荷包线的上方,对荷包线进行结扎,用导线器将结扎线经吻合器2个侧位孔拉出,将吻合器旋紧,拉近结扎线。如吻合口有出血,用3-0可吸收线进行“8”字缝合止血,特别是女性患者要防止阴道后壁黏膜缝入荷包内。缝合完毕,退出荷包引导器,将吻合器旋到最大张开位,将头端深入到缝合处的近端,环扎打结。用线通过吻合器两侧孔将缝线引出后打结。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2组患者术后有无疼痛、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各检验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5.7203和2.9627,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

组别例数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住院天数(d)

对照组3035.5±10.28.5±5.0

观察组3021.7±8.45.5±2.4

t值-5.72032.9627

P值<0.01<0.01

2.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疼痛1例(3.33%)、出血1例(3.33%)、肛门失禁0例,均优于对照组疼痛3例(10.00%)、出血2例(6.67%)、肛门失禁2例(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3讨论

痔疮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治疗方法是开放式外剥内扎术和PPH术[2-3]。其中开放式外剥内扎术一次最多只能切除3个痔块,因要在母痔创面保留黏膜桥,可引起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狭窄等并发症发生[4]。PPH术恢复肛管的正常生理解剖,切断了痔上的动脉分支,利于肛垫恢复,在黏膜下阻断血流,使痔核慢慢萎缩。

混合痔按病程分为三期:一期混合痔以内痔或外痔为主,痔的2/3或3/4位于齿线以上或齿线以下,单发或有两个痔核。二期混合痔的痔核跨越齿线上下、内外相等,痔体大于一期混合痔,具有3个以上的痔核,但痔体间界限清楚,尚未形成环状。三期混合痔肛缘呈环状或接近环状肿物突起,痔体间界限消失或基本消失,腹压增高时,内痔环形脱出,齿线下移至肛缘或肛缘以下[5]。

PPH环切术原理,环状切除痔区上方直肠黏膜组织,用吻合器将直肠黏膜吻合,使脱滑的肛垫向上悬吊,将病理状态的肛管直肠恢复到正常的解剖状态。同时因切断动脉分支,使血流量减少,致痔核逐渐萎缩。由于操作是在齿状线上部进行,没有损伤肛垫组织,加上没有手术创口,疼痛轻微,故出现肛门部感觉障碍的概率相对较低。偶有功能性的大便充盈性失禁,通过服用润肠通便药、灌肠、热水坐浴及使用止痛药物等即可缓解。

PPH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点,患者痛苦小、出血少、恢复快,一般无需住院。由于PPH术不切除肛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肛门功能,避免了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由于该手术切除位于齿线上方的直肠黏膜,而齿线以上的直肠黏膜受内脏神经支配,所以这种切除对肛周皮肤无损伤,术后几乎无疼痛。该手术既切除了直肠黏膜脱垂带,又阻断了直肠末端动、静脉的终末吻合支,消除了痔发生的根源,避免了痔的复发。同时用吻合器环形切除黏膜后是非开放伤口,免除了术后换药的烦恼,病人住院时间短,可很快恢复正常生活。对复杂的混合痔、环状痔、严重痔脱垂等,PPH术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开创了重度痔治疗的新时代。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升涛,刘宇.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1,6(7):836-837.

[2]伍剑飞,黄雪卿.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疮的应用体会[J].海南医学,2009,20(1):82-84.

[3]田珂.PPH治疗环状混合痔34例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6):29-30.

[4]陈洪亮.PPH术加外痔切剥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对照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08,13(5):438-439.

[5]黄冬葵,黄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病35例临床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2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