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县总医院河南安阳455133)
【摘要】目的:探讨CT窗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诊断的影响。方法:高脂喂养新西兰大白兔,后行CT血管造影,选取3只经病理证实为动脉粥样硬化,且斑块呈弥漫性分布的大白兔横断面图900幅,窗位设定为200HU,选取200HU-600HU不同窗宽进行观察。结果:窗宽、窗位设定在(250HU,200HU)的情况下,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显示率可达最高,为96.11%;(200HU,200HU)的情况下,显示率为91.56%;在窗位固定为200HU不变的情况下,窗宽设定为300HU及以上,显示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在窗宽为500HU、550HU、600HU时,显示率为0。结论:窗位为200HU情况下,窗宽设定为250HU、200HU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显示率更高。
【关键词】CT窗技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
【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194-02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指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早期病变具有可逆性,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断及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但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体积小、突出表现不明显等因素的影响,极易漏诊[1]。本文选取经由病理证实为动脉粥样硬化且斑块呈弥漫性分布的3只新西兰大白兔的900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横轴位图像,探讨分析CT窗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诊断率的影响,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动物资料
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月龄均为3个月,普通级,体质量1.9~2.8kg,平均(2.2±0.6)kg,购进后给予含1%胆固醇、6%猪油及93%常规饲料进行喂养,喂养12周后开展动物实验。
1.2方法
于检查前在兔耳朵边缘静脉置于24号留置针,后在进行基础麻醉后采用GE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CTA检查。经由单筒高压注射器注入8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300mg/mL),速度控制为0.6mL/s,后利用跟踪触发技术进行扫描,检查完毕后对大白兔进行解剖,行病理学观察,后选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弥漫性分布的3只兔子的CTA检查图像进行分析,其主动脉壁弥漫性分布呈斑片状及条纹状隆起,且管壁增厚。
1.3图像分析
设定以下9组显示窗对选取的经由病理检查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弥漫性分布的3只兔子进行分别观察:(200HU,200HU)、(250HU,200HU)、(300HU,200HU)、(350HU,200HU)、(400HU,200HU)、(450HU,200HU)、(500HU,200HU)、(550HU,200HU)、(600HU,200HU)。由3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共同观察并记录异常血管图像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在窗宽、窗位设定在(250HU,200HU)的情况下,900幅血管横轴位图像中异常图像为865幅,表现为管壁轻度偏心性增厚及血管腔形态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显示率为96.11%;在在窗宽、窗位设定在(200HU,200HU)的情况下,900幅血管横轴位图像中异常图像为824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显示率为91.56%;随着窗宽的不断增大,血管异常图像数及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显示率逐渐下降;且在窗宽、窗位设定为(500HU,200HU)、(550HU,200HU)、(600HU,200HU)的情况下,异常图像检测数为0,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显示率为0,如表1所示: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难度并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体积小、内膜增厚不明显且管腔狭窄表现不突出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早期斑块的典型表现不明显,临床中容易出现漏诊现象[2]。有临床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的CTA横轴位图像突出表现为管腔不规则、管壁“光晕”样改变及血管壁粗糙,因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的诊断可以从管腔形态观察及管壁周围“光晕”入手。
CT窗技术是一种通过设定不同的窗宽及窗位,后对不同密度的组织进行显示,其中窗宽主要对图像对比度有着直接影响,而窗位则主要会对图像亮度产生直接影响。在不同的窗宽及窗位情况下,图像对比度、亮度及灰雾度都有所不同,因此不正确的窗宽及窗位都很有可能造成病灶显示不清晰或图像信息丢失,所以选取正确的窗宽及窗位可有效提升正常组织及病变组织分辨率,以此提升诊断率。
临床中多数情况下选用较大窗宽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其优点在于可更清晰显示高密度对比剂掩盖下的斑块,但是由于较高窗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率不同密度值间的灰度变化,会造成不同密度组织的灰度差别减小、分界更为模糊,因此其更适用于中晚期及体积较大的管腔内斑块中。
通过此次研究表明,窗宽、窗位设定在(250HU,200HU)的情况下,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显示率可达最高,为96.11%,但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对于血管壁及斑块的观察,也应相应的考虑患者体质量指数,对窗宽及窗位进行相应调节,以此提升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显示率。
【参考文献】
[1]黄贤胜,曹振东.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09,24(5):487-488.
[2]王锡明.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