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运行机制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新时期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运行机制探究

王雷

王雷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176)

摘要:北京高校体育场馆作为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构建和育人目标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体育场馆承担着高校教学和体育训练及社会公益服务等诸多任务。高校体育馆多功能的发展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体育场馆不单单是师生运动的场所;更是周围居民活动健身的地点。如何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及管理机制;探索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化、公益性模式迫在眉睫。这一课题也将成为高校体育工作创新的关键。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体育场馆;运行机制;公益性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1

新时期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承担着高校体育教学、大型比赛项目、师生娱乐等一系列的大型校园集会任务。从此可见,高校体育馆的多功能表现,对其运行机制的要求管理便更加应该得到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之际,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在探究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机制下,如何能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场馆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体育场馆为高校固有资产,每天发生的折旧费用和定期的维护费用都是不小的经费支出。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更需要新的运行机制的建设,这样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来进行探究讨论。

一、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运行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馆大多都是由高校体育部门负责其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首都高校体育馆已经由过去的简陋普通的场馆、简单的运动器械、单一的自给自足发展到如今的高标准现代化的全新模式:

1.各大高校体育场馆基本由国家投资建设,为公共体育设施,所以承担着公民的强身健体的义务和责任,是为社会全民运动提供的有效场所,但是这一性质就让高校体育场馆无法全面的做到完全的自主经营和发展。场馆过去的使用规范过于简单,没有比较成型的系统管理规则制度,这种粗放型的管理体系已经落后于体育场馆建设的发展速度,虽然一些高校的体育场馆的投入与使用已经有所改进,但是仍然是过去的管理运行模式,高校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费和日常开销费用是极其昂贵的,这样就给高校的财务支出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很多高校都采用所以“以馆养馆”模式。这样一来高校体育场馆的公益性质和现实就变成了一个对立方,同时给体育馆市场经济也带了更加强筋的挑战。

2.在管理模运行式上,北京高校体育馆的管理运行模式也在逐渐的发生变化。主要为行政性管理和经营型管理。在社会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情况下,多多少少我国高校体育馆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开放和有偿服务。在体育部门管理、租赁承包、物业管理的模式下,取代了完全意义上的性质管理的模式。新管理模式对过去体育馆这类管理模式有个明显的促进与提高,不仅仅是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在现有的经济管理运营机制中要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才能更加完善新管理模式的发展。

二、北京高校体育馆运行机制探索

过去北京高校体育馆的功能主要针对与高校学生体育课的使用和教师的体育健身活动,但是随着“十二.五”的到来,北京高校也逐渐开始参与到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中去,在2008年的奥运会之后,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体育场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场馆的使用安全、利用率、场地维护以及场馆的环境等方面也提出相对专业化的管理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对高校的体育场馆的经济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维护费用管理费用上都采用“以馆养馆”的管理方式来保证场馆的发展,高校的体育馆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实效性也有所增强,无疑是扩大了高校体育馆的使用范围和利用范围。根据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营方面,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运营模式已经成为新时期体育场馆管理的新趋势。

1.高校体育场馆在新时期发展下所要实现的目标

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是在高校体育馆的公益性质与新时期正常运行的保证。在新时期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也同样要保证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共同实现。(1)北京高校体育馆的社会管理目标主要体现在校内管理与校外管理两个方面。校内管理主要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和大型活动场地。校外目标是指高校体育馆对外的经营大多是校外人员来体育馆进行体育活动,或者招聘会利用体育馆场地。(2)经济目标是在社会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才能稳步发展的。这就是使我们注意的是,高校的体育场馆所谓的经济目标并不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的,在获取经济收益的情况下是为了维持场馆的正常运行和对场馆设施建设维护的保证。这是高校作为事业单位而并非盈利机构的本质要求。

2.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体育场馆管理

北京高校体育场馆在实现社会目标的管理下,首先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体体质,在强身健体加大尺码。在实现校内社会目的上,体育场馆在管理上可以突出的以学生团队活动为重点,为广大学生们尽可能多的开展团体活动,以各二级院系为单位,通过校园内部租借承办活动的二级学院,在节假日可以对外开放这样不仅为社会人员实现了全民运动的好习惯。在对外进行开放式的管理,可以建立会员制度,形成类似与外界体育馆的管理模式,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员参与,而且方便与场地人员的管理。建立监督和安全机制,确保体育场馆的设施合理安全使用。

在实现经济目标的创新管理下,体育馆对于校内或者校外的使用,在实现社会目标的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经济目标性质,例如收取场馆使用费用和会员费用。所以高校的体育馆的收费是实现经济目标的主要管理模式。

高校的体育场馆的设施设备维护、场馆服务等物业系统的管理,大力实现场馆内部设施的保值。场馆的规章条例,量化岗位的管理职责,进行专业设备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对场馆使用时要进行合理有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体育课程的教学,平时的锻炼,体育竞技比赛和有偿开放实行同步发展。合理进行收费项目的管理,制定收费标准。在实施全面的体育场馆管理运行体制,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完善自我结构框架,从而实现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行和共赢的发展。

三、结束语:

高校体制改革发展的新时期,运行管理中实现的创新研究,应该围绕着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来开展,高校在对外开展的管理运营将会成为创新管理的关键所在。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的本质要求下进行改革,体育场馆的建设发展将成为高校设施建设的重要目标,在高校正常的教学、训练、竞赛活动的前提下,努力的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使高校体育馆经营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体光,新时期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创新研究[J].华章,2011(16):168.

[2]王红雨,杨毅.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01~103.

作者简介:王雷(1971.11.1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校园体育文化、体育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