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6
/ 2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初忠勤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育英艺术中学264100

摘要: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三十九年了,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理发挥成最佳状态。

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从社会适应和发展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包含人际关系协调、社会功能完善、情绪控制力强、人格正常等方面。

2.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中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

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统一的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地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系统结构不完整或不够完善,系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某个环节上存在问题,致使该系统的功能出现失调,教师在教学活动或生活中不能良好地适应或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那么教师的心理就不够健康或者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

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有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并取得成就,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常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得到支持,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在师生教学活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领导理解、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能够正确地认识、体验、控制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目标,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能力。

(4)具有教育、教学的独创和果断性。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理解和使用教材。

(5)生活、工作积极乐观。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乐观的情绪健康对工作尤为重要,不将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

二、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的意义

(1)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自己的心理会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会在无意当中受到熏陶。有时教师不正常的心理表现和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学生的面前保持良好心态,对于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来说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2)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减少宣泄式体罚的机会。许多教学实践表明:有很多教师也反对体罚学生,也深知体罚并不能解决学生实际的思想问题,但是当自己的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体罚出现;也有的教师体罚学生是由于自己当时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情绪状态,是将自己对其它方面的情绪反映宣泄到学生的身上。这些由教师的不良情绪状态带来的体罚结果,对学生的伤害更大,这样的体罚不但会比较严重,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是非的观念糊涂,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2.教师言行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其言行情绪必然是积极的,对学生影响也必然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对学生起着暗示作用。

(1)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爱心和对事业的执着,去营建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产生于人际环境,一个充满友善、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教师健康稳定的人格,将会使学生保持一个稳定的而愉快的心境,进而增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2)帮助指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适当志趣水平,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稳定的自我概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个体差异”原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以实事求是地并总能看到希望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

(3)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做到合理的情感表现。存在主义学者认为,教师应具有独立的、自由的人格,并以此来影响学生的人格。此外,教师还必须有着广博的知识,教育教学技巧,能将知识转化为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

(4)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完成设置目标的积极动力,是个体在处理某种问题时能做得多好的一种自我判断。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与目标的实现有较大相关,自我将效能感强对目标的承诺也就会提高,它可以产生积极的自我内在激励,这一方法或对策会给教师的实际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以及由此形成的人际环境,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科知识,更主要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整体形象。

综上所述,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2]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教育研究,1999。

[3]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手册.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