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7-08-18
/ 1

也谈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

张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必须转变。教师应紧跟着改革的步伐,改变过去那种只传授知识,不传授学习方法的倾向,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能将学习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全面掌握各种知识的同时培养在某一方面的兴趣。为适应课程改革,我认为一名外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还要能把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这就要求教师能把握愉快教学,寓教学于游戏中。在外语课堂中,教学游戏是一种有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渲染气氛,创设意境,而且能成为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的一种捷径。

二、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无论来自重点学校还是一般学校,也无论来自什么样的班级,都有优差之别。学生来到学校的目标是共同的,那就是接受教育。由于学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和智力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引导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努力上进。如果一个班级、一所学校只注重少数“尖子生”,那么其教育是不成功的。因此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积极、愉快、向上的情绪。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本质不同之所在。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人人是材,人无全材,因材施教,个个成才”。

三、英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否定。以这种方法教学,学生的任务就是听教师讲,死记硬背;而教师把测评记忆结果做为评定学生成绩优劣的依据。实现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自己阅读、思索、提出问题。要把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课堂,要变学生“苦学”为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是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的具体执行者,是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是导演,通过精讲多练,让学生当演员,通过pairwork,teamwork及groupwork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并投入课堂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轻松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到“四勤”:

1.勤用心。让学生做到主动的、有目的的、有目标的,并付出了一定努力的、保持注意力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培养学生勤用心的同时要选择生动、有趣、新颖的语言材料和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使英语课堂教学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要多用图片、卡片、模型、简笔画、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富于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勤于记。用笔把要记的知识写下来,课后再用脑记。脑记在于“勤”,在于“有恒心”。因此教师应该掌握记忆的规律,才能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记忆活动,才能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力。

3.勤练。语言是在人们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我们要靠听、说、读、写才能掌握。只有练多了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的能力。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如课堂用语,既可帮助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多听和多使用英语。教师在介绍和操练新语言材料时,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听,并注意发音,听写训练很重要。它既训练学生的听的技能,也训练学生拼写和写作的技能。要形成经常性的练习习惯。教科书上的听力练习可以引起学生听的兴趣。

4.勤问。有些学生性格内向,畏惧老师,不敢大胆提问;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差些,要问的内容太多而无从问起,不好意思问;还有的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内容一知半解,认为全会了,不知道该问什么。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要让他们明白,如果不问,那么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就会无信心学习。

随着英语课改的进行,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丰县群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