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集体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加强集体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李梅

(成都十四中外语组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加强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为了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效益,提升每个老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集体备课;集团效应;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3-0072-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应担负的神圣使命,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团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为了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既废时间,又耗体力,还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因此,集体备课在各地倍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合作的程度对于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最终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走向以及素质教育推进的深度。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种误解:(一)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为应付检查,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二)集体备课是“网上资料的拼盘”。集体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加以选择和取舍,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如此的集体合作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推进。如何发挥教师团的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具体步骤如下:

集体分工→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善教案→课后交流

(一)集体分工。在学期初,由备课组成员研讨后,对本期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教学计划,统一进度与测试时间,然后根据教学任务及备课组实际情况,做到“五定”: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内容、定形式、定参与活动的人。再确定各单元的主备人,主备人首先对所负责单元的“课时分配、主干知识、重点题型、知识清扫、单元小结和单元检测”拿出一个“单元备课提纲”初案,经集体研讨形成“单元备课提纲”通案,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单元备课提纲”通案和各班的学情撰写个案,并在教学实践中随时反馈信息,及时修订“单元备课提纲”通案。

(二)个人初备。个人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它的相关材料;明确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确定本单元或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应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同时要求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有的放矢地研究学生。每位教师都要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进行资源共享。

(三)集体研讨。

A.集体备课的要求。(1)“六个统一”既统一教学时间,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课堂练习和作业,统一阶段测试。提倡“六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做出合理安排。(2)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即教什么,怎么教。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发言,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然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教学案,形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备课组成员。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形成体现分层、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和教学案。

B.集体备课备什么?怎样备?1.备教材。教师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力求实效。备课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词汇方面:涉及到词、词组、相关短语、习语、常用搭配、易混淆词汇的辨析、句型等等;(2)语法方面:多研究中考,了解中考语法考查的重、难点,讲练结合,不断总结;(3)阅读方面:备课时要考虑采取阅读、写作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技能、技巧,进行限时阅读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2.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具体分析学生在哪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还有了解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

C.备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和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D.其他备课组员研讨。

(1)讲——教师简要陈述教学设计、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

(2)评——对主备人和其他组员的设计、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一般选择两三位老师,分别指出其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对“评”环节有异议的地方与组员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要体现互动、生成的特点。

(3)议——展示需要向其他组员请教的问题,与其他组员展开讨论;展示值得探讨的内容、问题及希望得到的帮助等,与其他组员展开讨论;评与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必须体现“互动与生成”,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拓宽知识视野,确定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思路。

(四)个人修改完善教案。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备课,应避免千篇一律,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通过二次备课对集体教案加以取舍,形成体现分层,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让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展现个人的教学魅力。

(五)课后交流。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该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即第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交流本单元的教学情况及个人反思。不仅仅是研讨教学过程中的习题及答案,应对课堂出现的问题及困惑及时商榷,统一突破。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肯定优点,指出其不足,以便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及集体备课水平。

二、集体备课需要树立的“四种意识”

(一)合作意识。合作是教师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学术氛围。

(二)整体意识。教师要有整体意识,备课活动有可能会因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及时补上,以保证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三)超前意识。教师超前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集体备课最好提前准备一、两个单元的课。

(四)反思意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集体备课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一)“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个人钻研是集体讨论的前提,集体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

(二)“通案”与“个案”的关系。通案是个案的基础,个案是通案的生成与发展。在通案的基础上,备出适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教案,发挥自己的特长,避免“千人一面”的形式教案。

(三)“骨干领路”与“培养青年教师”的关系。骨干教师是主要中心发言人,同时也要给青年教师压担子,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逐步放手,让青年教师来当“主备人”,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校本教研的深入,集体备课已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凝聚教师的聪明才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集体备课能有效地促进教师间相互启迪、相互分享,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备课和教学中的困惑或疑难,大家群策群力,在交流、讨论中丰富个人的思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技术含量;在倾听、吸纳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协作和分享。集体备课还可以减少“低效”备课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实践和课堂教学改革中去,学习新理念,接受新信息,掌握教改动态,积极探索、努力形成有个性风格的教学模式。一句话,集体备课忌搞形式、走过场,努力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不断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形式,从而真正减轻教师负担,真正帮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逐渐形成学校的一种教研文化,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李春.初中英语课改中集体备课的优势[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5(3).

[2]蔡文兰.课改中集体备课一议[J].青海教育,2008(5).

[3]杨宏轩.课改中集体备课的探索[J].信息技术教育,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