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提高体育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3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提高体育素质

王四平

王四平湖南郴州市第三中学(423000)

【摘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一次全方位的变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本文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提高体育教育素质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体育;

课程改革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全面搞好体育课程改革,彻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重视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基袖,用现代体育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由于体育老师是体育课程的构建者,因此,提高体育老师的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1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1.1认真研究学生心态,改革体育课程教学。由于高中体育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很多高中还存在着用“注入式”方法进行“重复锻炼”,按照高中三年进行全面身体锻炼的传统模式组织教学,把教学视觉目标死死地盯住学校体育近期的“国家体育锻炼”达标任务上,追求每年一度的“达标”测试,以“达标”率的定向指标衡定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导致“教”与“学”双方都围绕着“5项身体素质”达标承受着心理压力,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对100m速度跑,1000m耐力跑,立定跳远和推铅球的技术学习,简单而枯燥地重复,使学生感到非常乏味,较普遍地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甚至以“身体不适”或“病假”,用“见习”或“站课”的方式进行“心理防卫”。

为了加强学生体育素质教育,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把对学生的心理研究作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首先,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问答调查,以充分研究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心态。根据调查结果,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自选课程的教学与健身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并确定体育自选课程的健康性、基础性和科学性教学原则。其次,确定自选课程,发动全体教师投入体育自选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和制订自选课程的授课教学计划。但在自选课程教学中仍需加强体育教育功能的作用,向学生进行现代体育意识教育。坚持以田径为主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训练,使学生真正地懂得田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练习形式多样,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专项技能均有价值。使每一个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学生“心力”与“体力”的全面发展。

1.2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础工程,必须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学过程和课余活动,传授体育基础理论和保健卫生知识,以及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健身方法和基木技能,并且能够根据学生各自的身体条件和自我需要,学会科学地选择终身体育的内容,自我制定锻炼计划,科学地确定负荷量,以提高学生自我健身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学校体育之所以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是由于6至22岁在校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和体质增强的黄金时代。学校体育教育要不失时机地通过有计划的体育教学过程,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坚持终身锻炼,以培养学生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为改善中华民族的健康状况,学校体育必须以全民健身为宗旨,积极采用科学的健身方法,努力改革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终身受益。

1.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应以改革体育课程教学为主,根据国情和学校实际,坚持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身、心、群体”三维法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健身功能,培养学生自我制定锻炼计划、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激发他们群体健身的情趣,养成他们良好锻炼习惯,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

2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1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灵魂。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的传播者,都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牢固的专业知识以及勇于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体育教师的思想理念是否进步,道德品质的高低及事业的强弱,在教学过程中都深深地影明着学生。

2.2业务素质。要精通业务,具有较好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运动能力、教学能力、训练能力和教育能力等多种能力,掌握青少年生理、心理和教育的基本规律。精通业务,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相应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术,以及表现在从事各项体育工作的具体能力方面。

2.2.1知识素质。体育教师的知识素质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理沦,懂得教育规律,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外语,音乐、美术等基础学科,还要掌握法学、经济管理学、现代生物学及比较学等新兴科学和边缘科学知识等。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有章有法,不断创新。

(1)精而深的专业知识。体育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全面掌握,透彻理解,在专业知识方面远远超出课程标准和范围要求。既了解本学科的现有发展水平,也要注意其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注意吸收新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2)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教师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也是令学生产生兴趣,培养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3)学习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学生喜欢某一体育项目,并对该项目的体育教学内容感兴趣,是因为学生要用之去实践、去比赛、去游戏、去健身,所以对该项目的比赛规则、游戏方法的了解十分重要。虽然体育学科的项目很多,规则也小尽相同。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把比赛规则、方法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了解,对一些看似平常的技术动作也加倍关心,学习的重要也能充分体现,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并在实践中熟练运用。

2.2.2能力素质。

(1)运动能力。体育教师要全面、正确的掌握体育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即技术上的“多能”。在此基础上,要在技术上有所专长,即“一专”。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已的运动能力既满足教学、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又能满足业余运动训练的需要,使学校体育工作的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全面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2)教学能力。体育教师在选择好教学内容的同时,一是要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因为学生的自身素质,感情经验,生活体会是各不相同的,对所学教学内容的心理感受也会不尽相同,虽然还没达到“水平六”的阶段,但对教学内容的心理感受也不会一样,有的学生都会“扣篮”了,教师非得让其学习“原地投蓝”,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教材,掌握“新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区别对待。既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也让“特殊学生”有提高和发展的空间,各学所需,各得其能,把“统一”的教材内容“活化”。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学生也要改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使“新教材”拓展性、延仲性、活化性充分体现出来,把课堂教学所有的“一步制”进化发展为“二步制”、甚至“多步制”。

(3)组织与指导能力。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具备把握教学时机的能力,“管”、“放”的尺度恰当,“刚”、“柔”相济。体育课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的,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控制能力,不仅难以完成《新课标》规定的目标任务,甚至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引发许多其他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平时着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学常规和锻炼习惯,在贯彻《新课标》时就可能厚积薄发,使课堂始终处于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实现真正的课程创新。

(4)动作示范能力。体育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活动方式,体育教学更新的是直观教学,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完美的运动技术动作示范是个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外在标志,也是其树立威信的重要途径。如优秀教师优美的韵律操动作和利用合理有效的动作分解来进行分段诱导学生,会赢得学生的阵阵喝彩,学生模仿的兴趣大增,到下课时间仍还“情未了”,效果极佳。优美、准确的动作示范能力是靠刻苦磨练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要真正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2.2.3身体素质。体育教师的课时量一般较大,再加上还承担早操、课间操以及课外训练。体育教学绝大部份时间在室外进行,天气不可能经常是风和日丽,在夏天能经得起酷热日头晒,在冬天要能承受得起寒冷的刺激。如果教师没有健壮的体魄,经常出现伤风感胃等情况,一定会在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会使自己在教学中失去威信。因为体育教师的身体在学生心目中是强壮的,体格是健美的。所以体育教师不光只是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仪表、姿态,更要表现出自己有强壮的体质,才能对学生起到身体力行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教师的身体是锻炼出来的,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2.2.4团结合作素质。体育教师无沦是老教师之间、新教室之间、新老之间,都必须具有相互信任、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精神,同舟共济、并肩前进,顺利完成学校体育工作。实践证明,我国许多学校体育先进单位,除了领导重视,群众支持外,体育教师的团结合作,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原因。

3结论

任何课程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更是如此,应当脚踏实地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改革方向、改革道路、改革方法。从学生和体育老师这两个方面努力,加上在政策的支持指引下,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会成功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于长镇等.体育教学论[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1

[3]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4]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