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美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美育

张立红

张立红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老城镇西城小学(112500)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课堂中美育的运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善于挖掘美的因素:①全面了解教材美;②仔细观察数字美;③深入体会对称美;④领悟数学历时美。其次,通过美的载体把数学的含蓄美表达的淋漓尽致,促进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主动发展。

【关键词】美育;挖掘;载体;

熏陶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实现必不可少的途径就是数学中美育的运用。一直以来,数学的学习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激情的枯燥的乏味的学习。其实,那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而要实现这些就要把枯燥的数学变成趣味性数学,也就是美的数学。实际上数学中也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也处处体现着美,只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如果能帮助学生找到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这双慧眼去观察数学园地,就会发现数学园地中也生长着奇花异草,也是那么香气怡人,学生在这香气四溢的氛围中也会学的如痴如醉,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乐不思蜀呢?

1要善于挖掘美的因素

审美教育是从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开始的。数学的美不像语文那样有精雕细琢的词句以及富有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选文。数学美的含蓄但内蕴丰富,看似古板的数学,只要处处留心,就会发现美就在眼前,趣就在心中。

1.1全面了解.教材美。在全面推行教学改革以后,教材的呈现不再是例题加习题的形式,而是增加了许多插图和阅读资料,更贴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加深学生对数学美的理解。

1.2仔细观察数字美。数学离不开数字,古希腊有句名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数数,认数,写数。在识记这些数的时候,要加强形象记忆,先让学生观察讨论它们像什么,然后引用童谣的形式帮助记忆:“1”像铅笔学写字,“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来买菜,“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朝,“9”像饭勺来盛饭,“10”像铅笔加鸡蛋。这样学生在边拍手边诵歌谣的游戏氛围中会很快记住这些数字,不但不会有任何压力和厌烦情绪,反而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具有进一步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这就是数学的形象美,也可以称之为“气质”美。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数学中的美,必要时可以做一些具体的加工,把数字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学习写数的时候,要强调从0到9每一个数字都有一定的书写格式,书写要规范,讲究上下或左右对称,布局合理,如“0”的写法,讲究对称照应。数字“6”和“9”的写法,教师要边范写边让学生观察写法加以区别,只有掌握了它们的书写方法,写出的数字才会格外漂亮,这就是数字的内在美。

1.3深入体会对称美。对陈美讲究的是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具有对称性,对称美包括图形的对称美和符号的对称美。

1.3.1图形的对称美。小学二年级上册涉及到轴对称图形,在学生了解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具有对称性,如:正方形、圆、蝴蝶、蜻蜓、数字、字母以及自己的身体和衣服裤子等等,这样就做到了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同时也是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去领悟课堂上认真学习的重要性,以达到情感内化、动力自生的目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由于具有对称性而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喜欢并主动探究这类事物的兴趣。这样就达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样的目的。皮亚杰曾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是往往用口头讲解而不是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在全面施行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看一看”让学生充分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再通过“折一折”、“数一数”的方法,得出平面图形对称轴的条数。然后动笔画一画对称轴,当学生画出了对称轴,他们的内心应该是充满喜悦的,因为他们又成功了,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的位置画出已知图形的对称部分,学生会在充满自信的前提下出色的完成命题,再把正确答案展示出来。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活跃民主的气氛中完成了一次探索美、创造美、欣赏美的洗礼。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1.3.2符号对称美。符号是数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四则运算中的“+、-、*、/”,比较大小的“>、=、<”,还有改变运算顺序的“{}、[]、()”,用来表示公式的字母“c、x”等等,这些符号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书写规则,讲究上下或左右多称,教师在范写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书写规则,给学生以和谐对称的美感,以增强学生的符号感。使学生领悟到如果不按规则写就破坏了它们的对称美,就失去了对美的享受。

1.4领悟数学历史美。我国的数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教师应适时的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对数学家的美德由衷的产生敬意。比如,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教育家,本来已经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的他听到中国抗日的消息,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的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华罗庚曾说过:“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

2适时运用美的载体

虽然数学之美充满整个世界,图形的对称,形式的简洁,结构的完整等等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可数学实践又表明,审美能力的形成,只满足数学的感知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在数学中,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探索美的愿望。只有适时运用美的载体,才能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正如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的那样:美既不在物也不在心,而在心与物之间。这也说明学生从数学中获得美感的“桥梁”就是美的载体。

4.1教师的仪表美。身为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衣着得体、淳朴自然、举止文雅、落落大方,浓妆淡抹、亲切和蔼,这样,才能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给学生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因为人们在欣赏美的事物时是通过感觉、直觉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来实现的。如果不修边幅会给人邋遢随意的感觉,尤其是女教师应该化一些淡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但不要戴那些夸张的装饰物,比如特大的耳环等,更不要把生活中的不快带进课堂,只要一站上讲台就要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就会让学生体会到,美就在身边。每一次教学过程都是一次激情演讲,抑扬顿挫的语调也会起到引学生入情入境的作用。适当的语言、适时的鼓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况且,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导向的作用,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4.2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多媒体的介入打破了传统的简单说教的教学模式。那栩栩如生的动画情节,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一般,仿佛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好像在与小象玩耍、与小鸟对话一般真实,这为情感的激发和思维的开拓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情感活动和思维的同步发展,有利于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开拓。

例如:教学“1-5的认识”时就创设了动画情境,蔚蓝的天空一轮红日,飘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着4名学生来到动物园游玩的情景。学生边欣赏美丽的画面,边学习数数,这样就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枯燥的数学激情化,想象的数量直觉化,将数学美尽情展现在眼前。学生在动画王国里尽情探索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这一道理,也塑造了学生的心灵美。这样就实现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目的。

4.3对板书的要求。好的板书应该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如果说教学过程是教师口头语言的表达,那么板书就是教师书面语言的展示。这就要求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书写工整、绘图精准,要体现出“美观大方”,使人浏览之时有如瀑布一泻千里的感觉。

总之,数学是美的,它美的含蓄,美的文雅,要想使它美的教育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要求教师立足于教学改革,充分利用教材、资料以及各种载体,深入挖掘和提炼数学中美的因素,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载体激发学生的审美情境,变枯燥为激情,变静止为生动,不断渗透美育,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美的陶冶中主动发展,使美育和智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良好的美感为学生开启数学知识宝库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