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 2

注重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江苏省靖江职业高级中学陈琳214500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他还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学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就会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乐此不疲;反之,他们就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甚至持厌恶的态度。

现代教学论强调,不管哪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能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作用,做到课堂教学始终在师生情感最佳的状态中进行,教师应引导学生既要进行知识性学习,又要进行情感性学习,要把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体验中,兴趣盎然地参加智力活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那么,教师怎样注意情感的培养呢?下面谈点个人的肤浅看法。

一、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为此,必须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产生自我肯定的乐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而又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不再是一种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改变消极、被动和无所作为的状态,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最终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成为学习上能够自立的人。

二、注重情感的情境性

情感具有情境性,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利用情感的情境性特点,培养情感因素。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

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只有具有这种问题的情境,才能使学生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质疑问题,同时也要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形成争辩,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教师要想法设法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活跃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情境应当有适当的难度,对学生才有吸引力。认知派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当感情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学生兴趣最大,情绪最高;如果问题难度过高,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引不起他们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如果要求过低,轻而易举就解决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就不可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也就毫无兴趣。问题难度应当恰到好处,象摘桃子,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才行。

(二)创设竞赛的情境。

无数经验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既是对自己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希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见解兴趣也会使人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学生参加目标明确的竞赛、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注意力就能够高度集中,这样既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注意情感的感染性

教师情绪具有感染性,只有教师自身具有热情而愉快的情绪,才有可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同样热情而愉快的情绪。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冷若冰霜、面无微笑的教师能把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凭借自身的情绪色彩创设情感氛围,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听觉、视觉直接感受教学中的情感信息,产生一种新奇感、探究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我的美术课堂上,我常常会给同学们讲些美术之外的东西,诸如真实的情感故事、感人的真人真事等等,这其中包括伟大的母爱、纯洁的爱、无私的大爱,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爱的氛围,营造温和的教学环境,在真挚的情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在,没有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

四、培养和谐的师生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内省力,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认识态度;可以使学生产生信赖、仰慕、共鸣和感激,进而追求成为老师所导向的人。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并培养深厚的师生情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神经细胞就处于昏眠状态,思维就会受到抑制。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华裔教育博士黄痊愈进一步指出:“能力要创新,需要鼓励,需要生长的环境。”因而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条件,也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允许不同的意见存在,让学生不带任何压力主动参与学习;为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提供广阔而自由的空间,营造有利于积极发展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宽松而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才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才能感受到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自我表现的愉悦和获取成功的享受,与此同时,学生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也都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条件让更多学生体会成功的欢乐。

成功的欢乐是学生学好功课的动力。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常常遭到失败,比一般学生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在课堂上,应该结合这些学生的实际,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也能和别的同学一样品尝到成功的滋味。首先、适当降低学习要求,以“一课一得”的标准来衡量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在下课前问问自己: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或多或少,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语,也是收获。第二、多给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尽量设置简单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如读一段短文,背一句话,在课本中找出一个简单的句子等等。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并欣赏他的表现,就是给了他一次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与学习上的鼓励,产生积极主动继续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不断激发和加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和谐“共振”,达到课堂教学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