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红林佩霞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内3科广东深圳518109)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康复组按自制的吞咽障碍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吞咽障碍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和滕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法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根据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康复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流程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护理流程;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22-02
流程是完成一项任务的有序活动,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1]。护理流程属于医疗服务流程的范畴,它是把护理工作按合理的程序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2]。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注重对医院管理流程的研究与尝试,近来护理学者也开始探讨将流程研究用于各种护理领域[3]。论文在研究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过程中,将相关康复方法有效结合制成护理流程,按护理流程进行康复护理,并与神经内科吞咽障碍常规护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护理流程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有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人选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并经CT或MRI证实;(2)意识清楚、有吞咽障碍患者;(3)既往无其他影响吞咽功能的疾病;(4)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分组将按上述标准入选的100例吞咽障碍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50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8.4±6.8)岁。对照组50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59.1±5.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的构成比,吞咽障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2评价标准
采用1999年日本学者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5]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法[6]分别对入院时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能力评价和对入院四周后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能力评价,两种评价法主要评价内容分别见表1、表2。
表1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
级别评价内容
1级(唾液误咽)唾液产生误咽,有必要进行持续静脉营养,不宜行直接训练。
2级(食物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水和营养基本由静脉供给,这种情况尽量间接训练,不管什么时间都可以进行。直接训练需要专门设施进行。
3级(水的误咽)有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不能控制,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效果。吃饭只能咽下食物,但摄食的能量不充分。
4级(机会误咽)用一般方法摄食吞咽有误咽,但经过调整姿势或每口的量,调整和咽下代偿后可以充分防止误咽。
5级(口腔问题)吞咽时口腔有中度或重度障碍,需改变咀嚼形态,吃饭时间延长,口腔内残留食物增多,摄食吞咽时需要他人提示,没有误咽。这种程度是吞咽训练的适应症。
6级(摄食咽下有
轻度问题)摄食时有必要改变食物形态,口腔残留少,不误咽。
7级(正常)摄食吞咽没有困难。
表2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
注:吞咽能力得分与吞咽能力康复疗效关系:①当得分≥9分,基本痊愈;②当得分6-8分,明显好转;③当得分3-5分,好转;④当得分1-2分,无效。
1.2.3具体流程
(1)病人情况评估对病人病程,年龄,性别,意识,心理状态,经济情况,饮食习惯,家属就医态度等作全面了解评估。
(2)治疗分组与处理①康复时间窗选择:缺血性卒中为发病当日,出血性卒中为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②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吞咽障碍常规护理。③康复组按自制的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流程(见图1)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和途径进行流程护理。
图1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流程图
(3)康复训练方法按照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确定吞咽障碍程度。1-2级应尽快安置12号硅胶胃管,3级以下以基础训练为主,3级以上轻度吞咽障碍患者以摄食训练为主。每天早,中,晚饭时根据确定训练内容进行针对性地治疗,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模式建立:①手册宣传:编写卒中病人须知手册,小卡片,在病人入院时即由护士发给患者或家属;②电视录象宣教:定期组织病人或家属观看宣教电视;③康复操:将口腔,颈部训练编成形象生动易于病人理解接受的口腔操,颈部操,并由主管护士教会病人和家属,每天2次,每次20分钟,使健康教育有效的实施并持续发展。
(5)疗效评估治疗4周后,按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分,分别对康复组、对照组进行康复效果评价,了解康复情况。
(6)护理流程再造经过对护理流程的制定-实施-完善-落实-评估-流程再造,对原有的不完善的护理流程实施优化改进。
1.3统计分析方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
2结果
2.1一般资料
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和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作为观察标准,治疗4周后,虽然康复组和对照组相对康复训练前均有明显好转,但康复组康复效果更为明显,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l),相关疗效比较见表3。
表3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n基本痊愈明显好转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康复组5020(40.0)14(28.0)13(26.0)3(6.0)94.0%
对照组508(16.0)11(22.0)21(42.0)10(20.0)80.0%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吞咽障碍患者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造成机体营养代谢失调,还会因进食不当引发吸人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甚至窒息死亡。住院脑卒中慢性期的患者约有6%一34%的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其中30%能进行训练,但训练有效者只占2/3[7]。如何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得到更为有效地康复训练,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痊愈率,近年来成为护理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论文基于前期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流程的研究基础,应用于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有效率达94.0%,表明该护理流程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明显疗效。
研究利用的护理流程之所以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有如此明显的疗效,可能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时间窗选择一直以来,在脑卒中残损中研究最多的是偏瘫的运动康复,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存在的吞咽障碍问题未得到足够重视。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应早期评估和早期治疗。论文对50例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了吞咽障碍评估并及时实施了有效的康复训练,为吞咽障碍患者抓住了有效的治疗时间。
(2)护理流程的优化设计采用科学规范、实用性强的护理流程对疾病进行护理。在吞咽障碍功能康复过程中,采用优化设计的护理流程不但可使吞咽障碍功能康复工作更直接、明了,还将相关护理工作按合理的程序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从而为护理工作的科学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提高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痊愈率。
(3)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在研究设计护理流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训练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将口腔,颈部训练编成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接受的口腔操,颈部操,使健康教育有效的实施并持续发展。此模式的建立不仅有利于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的康复,而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康复护理工作趋于更加规范的流程,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护理工作也是一项大胆的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彦妹,陈玉芝,高维,等.护理流程再造的实施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5,5(4):45.
[2]张泓,李善玲.护理流程管理尝试.护理学杂志,2006,7(21):55.
[3]崔妙玲,藤艳娟.流程再造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6,6(41):551.
[4]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学杂志,1990,153(7):372—373.
[5]张婧,王拥军.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机制.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77.
[6]藤岛一郞.假性球麻痹に对する咽下障害リハピリラーシヨン.神经内科,1997,47(1):32-39.
[7]汪洁.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价.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1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