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琴(湖北省十堰市中心血站442000)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1-0026-02
打电话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对于成分献血者的招募,运用电话效果比较好。我站成分献血者的招募80%以上都是通过查找献血者档案,应用电话联系曾经献过全血的献血者,运用一定的医学心理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把献全血的献血者招募成固定的自愿的无偿机采献血者。2009年共采集血小板1828人次,2010年共采集血小板2191人次,血小板每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新招募的献血者呈20%以上速度递增,重复献血者的比例达50%以上,机采工作已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现将电话成功招募献血者的具体做法作如下探讨:
1分类和筛选目标献血者
把献血人群按性别、体重、工作单位等进行的分类和筛选,根据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基础的献血者,分型登记一一打电话后,有献成分血意向的献血者,可以整理成资料库,锁定目标人群,然后根据临床用血需要进行及时沟通。我们通常会选择大学生、工厂的工人、企事业单位的职员等。通过初次、再次和多次打电话我们基本可以成功招募80%以上的成分献血者。具体筛选如下:
1.1在筛选献血者时,我们根据机采血小板需要的条件,尽量选择男性献血者。由于生理的原因,男性献血者较女性献血者体质好一些,血管粗大充盈一些,献血不良反应也会少一些。当然,女性献血者会因为曾经有输血的经历或其它的原因,更好动员一些,也更具有热心和爱心一些,此时可把这部分献血者动员一部分,在机采过程中即使有些许不良反应,她们也可以承受并成为固定的机采献血者队伍,因为她们从心理上接受献成分血。
1.2打电话时,根据献血者对血小板的了解程度进行不同的沟通。首先询问其对血小板知识是否有所了解,如果了解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动员工作,比如可以告诉献血者血小板不如全血保存期长,病人需要时一般病情比较危急等。如果能接受献机采成分血而临床上暂时又不需要,可以把此类献血者加入已经动员过的献血者资料库,短时间内有预约再及时和此类献血者进行沟通,通常献血者对血小板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之后,给其打电话时一般能给出献还是不献的准确答复。如果对血小板知识不了解,就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介绍血小板的知识和特点以及血小板和全血的不同之处,还有献血者关心的问题比如感染疾病的恐惧心理、献血小板的计量和返还问题等,和对方以聊天的形式,询问大概身高和体重,以及血管情况等最终确定为可招募的对象。
2打电话根据不同人群的疑惑和需求重点介绍不同的内容
2.1如有献血者认为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过程中,离体的血液再输回体内会被传染疾病,可以给此类献血者进行详细的讲解,机采成分血采集所使用的耗材是经过国家药监部门严格检查合格的密闭的一次性耗材,整个采集过程血液是在耗材中进行分离的,血细胞分离机只是给一次性耗材提供动力。采集过程血液与外界和血细胞分离机不会接触。分离过程是一个物理的过程,还输时,体内的血液成分和性质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机采成分献血是一种科学的、安全的献血方式,从而消除献血者顾虑。
2.2消除献血者的误区,有些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工作不了解,认为一个循环一个循环收集血小板是把体内的“精华”给提取掉,而把不好的东西再还给他。此时就要详细介绍血液成分知识,血液里有各种成分,有白细胞、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等,而各种成分的功效是不一样的,献血小板并不是把“精华”抽掉,红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不一样,在临床上的应用也不一样,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恢复时间不一样,所以献全血和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就不同等有关血液方面的知识,一定要消除献血者的误区。
2.3宣传和讲解献成分血的优势和优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给献血者进行分析:①《献血法》规定献全血间隔半年,而血小板是间隔一个月,间隔时间的区别,说明献血小板恢复的比较快。②在献血返还方面,1个单位的血小板计量相当于800毫升全血,同样扎一针献血小板比较划算一些。③一般需要输注血小板的病人病情比较危急,很多情况下,一袋血小板可以救治一个人的性命。机采血小板浓度高、配型方便、输注安全、疗效显著,且可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在临床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多数人都具有强烈的爱心,如果自己的血小板能马上给病人带来希望,他们是愿意伸出胳膊挽救病人的生命的。④对于男女献血者采取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讲解,女性献血者给其讲解女性因生理原因体内红细胞相对较少,使其了解机采血小板只采集血液中少部分血浆和血小板,而红细胞和白细胞未丢失,对其健康影响较小,献血后两到三天即可完全恢复,这样可以提高女性献血者捐献成分血的信心。对于肥胖和血液黏稠度高的男性献血者要向其说明机采血小板每次献出的富血小板血浆量也相当于400mL全血中的血浆量。而血浆的黏度是由血浆中的各种脂蛋白的高低所决定的。献出一部分后机体很快被新产生的血浆补充,机采成分恢复快,献血间隔时间短可多次献血,更有利于血液黏稠度的改善。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沟通,可以激发其捐献机采成分血的积极性。
3打电话时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因人而异个性化服务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的护理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无偿献血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采血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在打电话和他们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技巧,语言和蔼可亲、态度真诚,尽可能地给他们温暖、关怀和信心,首先建立在对人本质的理解的基础上,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在探究每个人的内在气质、性格、工作性质、业余时间等具体的因果关系,通过引导、启发、转移、排解等方法体现对献血者人性化服务,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方式和技巧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沟通,工作人员不但要有精湛的采血穿刺技术和崇高的思想品质,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用心理学知识,给予献血者特定的心理护理,使献血者接受献成分血,并自愿无偿加入成分献血者队伍当中。
4总结
我们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努力,对于机采工作的招募与保留主要通过打电话招募无偿机采献血者,使之真正成为一支招之即来、来之即采、采之能用的安全高效队伍,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打电话进行招募和保留时绝非一副热心肠就能胜任,工作人员一定要进行专科专业知识的系统训练,既有医学知识又有心理学知识,对伦理、德育等方面也应有深层次的研究。我们提供的服务不仅是一般性的安慰、鼓励和说教式的指导,而且还要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深层次的心理干预。当然,随着临床用血的逐年增加,我们认为在运用电话招募与保留的基础上,还应将招募对象范围扩大,采取多种措施将招募形式多样化,在招募中运用医学心理知识对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还可引入社会营销等理念,使更多的献血者成为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以解决血液成分的供不应求,实现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