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华1张少茹1(通讯作者)李磊2唐英2
(1西安交通大学护理系710061)
(2宝鸡职业技术学院721013)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对缓解高职护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效果。对象:抽取某高职院校12级护理专业高职大专班学生500人,在当事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初筛得26人,排除1人不愿参加本研究,确定25名研究对象。方法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13人、对照组12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实验组进行8周团体干预。对干预前、后及追踪测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并分析,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测量工具: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结果①两组干预前的SAD、IAS、FNE、总分及SAD回避因子、SAD苦恼因子分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说明干预前两组无差异。②实验组干预前后两次得分进行比较,均为P<0.05,干预后量分值教干预前低。③对照组前、后测SAD苦恼因子与SAD回避因子得分无差异;SAD、IAS、FNE分比较后,结果P<0.05,判断对照组后测的SAD、IAS、FNE教前测低。④实验组追踪测及后测SAD、IAS、FNE、SAD苦恼因子、SAD回避因子比较后,结果均为P>0.05,判断实验组后测与追踪测的结果无差异。结论①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干预是一种有效的缓解高职护生社交焦虑的方法。②对于缓解护生的社交焦虑,以团体干预形式进行认知行为辅导的效果可以维持三个月。
【关键词】社交焦虑高职护生认知行为疗法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73-02
社交焦虑,又称社交恐惧,是人在社会交往中所感到的焦虑,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俱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1]发病年龄大都起源于青少年时期(13-19岁),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国内很多研究均显示,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2]。有针对医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护理学专业学生在焦虑等各方面的得分教临床专业高,差异均有显著性。[3]高职护生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4]。
护士较之医生与病患及其社会关系的接触更为频繁,且从事护理工作医务人员大多为女性。有研究表明,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我评价降低使其更易出现社交焦虑问题[3]。笔者对本研究所涉及高职护生做了生源地调查,农村生源比例达68%,有研究表明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容易自责,社交焦虑的发生与生源地有一定相关性[5]。高职护生在校期较普通本科院校短,社交焦虑应早发现、早干预以期缓解高职护生社交焦虑,顺利适应在校及临床学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抽取某高职院校13级护理专业高职大专班学生500人,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初筛得26人,在当事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排除1人不愿参加本研究,确定25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8-20岁,均为女生。最终入组的25名护生,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两组,实验组13人,对照组12人。
纳入标准:①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筛得(总分高于13分,或焦虑分量表高于7分,或回避分量表高于12分)。②有意改善人际交往状况③能够保证全程参与。
排除标准:①身体有严重疾患不能参加本研究的;②经初次面谈不适合(诊断为社交焦虑障碍者)或不愿参与本研究者。
1.2方法
1.2.1测量工具
以对认知、情绪、行为三者的有效测量为原则。笔者选择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IAS)和惧怕否定量表(FNE)进行数据的测量。
1.2.2干预方法
社交焦虑的心理干预主要以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为指导,发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干预技术。Heimberget在1985年提出最有效的干预法是认知行为干预法的多重组合[6]。
小组成员的构成以9-12人为最佳。[7]
1.2.3干预过程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包括:健康教育、认知重建、系统脱敏、内外暴露以及社交技能训练五部分。
第一阶段(实验组第一、二次团体辅导):提供社交焦虑及干预的原理信息。带领者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相关概念、理论,使组员认识到许多心理问题是和自己的错误认知密不可分的。
第二阶段(实验组第三~六次辅导):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看到自己及他人在认知上的偏差与错误理念,主要用于认知重建过程,进而学会用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问题,以活动为载体合理纠正自身错误认知。并辅以社交技能训练,包括语言训练、眼神、肢体语言等社交技巧。
第三阶段(实验组第七次团体辅导)带领者指引成员,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对其回避、恐惧的情境,进行个体化的内部外部暴露。(包括个体虚拟与真实场景的暴露)成员需在暴露前、后进行自我指导的认知重建。
第四阶段(第八次团体辅导)合理的结束团体辅导全程。可通过现场讲感受、互赠礼物,书面反馈对活动看法,填写干预后测试问卷,赠言、告别。
对照组不参与小组活动,正常参加学校集体心理健康教育。
1.2.4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分别前测、后测、追踪测三次进行。测得数据用spss13.0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的SAD、IAS、FNE、总分及SAD回避因子、SAD苦恼因子分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说明干预前两组无差异。(表1)
2.2实验组干预前后两次得分进行比较,均为P<0.05,干预后量分值较干预前低。(表2)
2.3对照组前、后测SAD苦恼因子与SAD回避因子得分无差异;SAD、IAS、FNE分比较后,结果P<0.05,判断对照组后测的SAD、IAS、FNE教前测低。(表3)
2.4实验组追踪测及后测SAD、IAS、FNE、SAD苦恼因子、SAD回避因子比较后,结果均为P>0.05,判断实验组后测与追踪测的结果无差异。(表4)
表1实验组及对照组前测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FNEIASSAD总分SAD回避因子SAD苦恼因子
试验组44.39±5.4356.40±5.6817.85±2.828.19±2.619.66±2.28
对照组42.25±4.9456.00±5.0416.96±4.067.84±3.009.12±2.02
t1.030.190.6920.5450.578
P0.310.850.4950.5900.568
表2实验组前后测的配对t检验结果
FNEIASSAD总分SAD回避因子SAD苦恼因子
前测44.39±5.4356.40±5.6817.85±2.828.19±2.619.66±2.28
后测35.00±6.5646.85±6.049.46±3.664.37±2.055.09±3.00
t3.2584.3844.3474.5844.458
P.000.000.000.000.00
表3对照组前后测的配对t检验结果
FNEIASSAD总分SAD回避因子SAD苦恼因子
前测42.25±4.9456.00±5.0416.26±4.067.84±3.009.12±2.02
后测38.58±5.0452.17±5.6214.00±3.116.50±2.057.50±1.94
T3.2873.4643.7862.1362.234
P.13.12.008.073.067
表4实验组追踪测与自身后测的配对t检验结果
FNEIASSAD总分SAD回避因子SAD苦恼因子
后测35.00±6.5646.85±6.049.46±3.664.37±2.055.09±3.00
追踪测36.29±6.5445.64±5.0610.73±4.915.57±2.105.36±2.65
t-.2861.212-1.046-1.224-.498
P.932.288.346.252.537
3.讨论
3.1通过干预实验组护生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
3.1.1负性认知减少惧怕否定量表(FNE)的得分从44.39±5.43降到35.00±6.56(p<0.05),说明护生的不合理认知减少,合理认知逐步建立。通过8周每周2小时的干预,实验组成员能够正确识别并判断自己或他人不合理的、负性的认知。成员W在最后一次活动中讲述自己的感受:“以前总觉得如果上课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我的全身都会贴满大家关注的眼睛,一旦答错满脑袋都是大家的耻笑声和异样的眼神,现在我终于意识到这是过分的自我关注”。
3.1.2焦虑情绪缓解SAD量表中,社交苦恼因子的得分从9.66±2.28降到5.09土3.00(p<0.05),交往焦虑量表(IAS)得分从56.40±5.68降至46.85±6.04(p<0.05);证明护生焦虑和苦恼的情绪有所缓解。正确合理的认知建立后,成员原本大多消极的态度、情绪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成员Z在反馈中写道:“从前总认为自己是个胖女生,面对别人尤其是异性对我微笑也总被我认为是耻笑,现在我可以正确面对别人对我善意的赞美与真诚的微笑了,也变得自信起来。”
3.1.3回避行为减少SAD量表中,社交回避因子的得分从8.19±2.61降到4.37±2.05(p<0.05),证明护生的社交回避行为减少。内部暴露、外部暴露及社交技巧的训练使得护生对自己惧怕并试图回避的各种场景进行脱敏,在暴露前后的认知重建联系也充分的帮助成员们实施合理行为。
3.2认知行为的团体干预适用于高校学生,可作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有效干预方法
笔者通过对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应用研究,发现其原理并不深奥,就象一个暗箱子,开箱前神秘莫测,开箱后一目了然,心理辅导人员只需交给患者一把钥匙,让其层层打开“箱子”,认识到其认知行为的幼稚,自觉改变,促进其心理的成熟。较之经典的精神分析法简便、易操作且疗效好。[8]
3.3存在不足
本研究为笔者初次将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干预实施于社交焦虑高职护生并观察其效果,虽然此次结果显示干预有效但实施过程中部分环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过程中也曾遇冷场等问题(在专家督导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另外,本研究干预的样本量较小,且为一所高职院校护生情况。是否可代表高职护生整体,仍有待同行的进一步研究考证。
4.结论
4.1对改善社交焦虑的高职护生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以团体形式进行认知行为辅导是有效的,自评结果均较前有所缓解。
4.2对于缓解护生的社交焦虑,以团体干预形式进行认知行为辅导的效果可以维持三个月。
参考文献
[1]李荣刚.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巴友良.医学生社交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郭敏,蒋湘玲.海南省属医学院校不同学业层次和专业实习学生社交焦虑程度调查.中国临床康复,2005.
[4]井坤娟,王彦,王艳茹等.三年制高职护生焦虑状态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5.
[5]亢旭东.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性别角色冲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以成都高校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2.
[6]刘涛.贫困大学生社交焦虑心理研究与对策分析[J].2009.
[7]HeimbergRG,SteinMB,HiripiE,etal.TrendsintheprevalenceofsocialphobiaintheUnitedStates:syntheticcohortanalysisofchangesoverfourdecades.[J].EurPsychiatry,2000.
[8]杨眉集体心理治疗中各种方法的比较研究[J].2012
[9]李明杰,刘丽君浅谈认识领悟疗法在心理咨询门诊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