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医院东院区肿瘤外二科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的方法,为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接受诊治的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共有60例,对这60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CRF的护理干预,评估采用简易疲乏评估量表进行评估。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对CRF护理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60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在干预前无疲乏有1例,轻度疲乏有12例,中度疲乏有32例,重度疲乏有16例。干预后无疲乏有31例,轻度疲乏有11例,中度疲乏有13例,重度疲乏有5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症状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癌因性疲乏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CRF护理干预对其进行护理,对于直肠癌造瘩口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奇霉素;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疗效
我国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呈逐年剧增的趋势,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直肠癌具有较高的发。大部分的直肠癌患者一般采取直肠癌造瘘术进行治疗,在我国直肠癌造瘘术每年新增病例超过十万。患者在直肠癌造瘘术后常会出现癌因性疲乏(CRF),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4.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中有32例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区间为50岁至75岁,患者年龄平均年龄值为(54.1±1.2)岁。经过临床诊断,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确诊后为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对于本次研究,患者悉情,患者家属地均表示认可,同时对本次实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统计学分析患者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不明显,以及身体状况等基本情况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中,p>0.05[2]。
1.2护理方法
1.2.1CPR常规护理
1.2.1.1排便护理
直肠癌患者在造瘘术后,患者采用人工肛门袋进行排便,使用人工肛门袋排便会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不便,因此,护理人员需每天为患者进行结肠灌洗。如果患者难以接受使用造口袋进行排便,此时患者可使用造口栓进行排便。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体谅患者的悲观情绪,照顾好他们的心理感受[3]。
1.2.1.2相关培训
患者在完成直肠癌造瘘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详细讲解肠道解剖结构的变化情况,因为造口袋与造口栓的更换方法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向患者和其家属详细讲解这两种排便工具的使用方法,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对他们讲解结肠灌洗方法、人工肛门扩张方法等[4]。
1.2.2CRF知识宣教
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有关于直肠癌的健康知识宣传,通过印发纸质宣传的形式使每位患者及其家属都有纸质的健康知识书。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详细讲解CRF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危害性以及治疗重要性的相关知识时,尽量少使用相关术语,语言尽量通俗易懂,目的是患者和其家属充分重视CRF的治疗,利于患者的治疗[5]。
1.2.3运动干预
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锻炼计划,并倡导患者按所制定的计划进行锻炼,锻炼内容主要有太极拳和慢步走等,运动频繁为15分钟至20分钟每次,每周进行4至5次不等的锻炼。这些运动因为都是不激烈的有氧运动,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很有好处。嘱咐患者切忌进行激烈的运动[6]。
1.2.4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当帮助患者缓解焦躁不安、恐惧的心理,告知其手术的必要性和好处,鼓励患者积极乐观面对手术,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术后,正确引导患者如何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帮助患者了解日常护理知识,倾听患者的住宿,让患者不感觉到孤单。
1.3效果评价
评估标准采用简易疲乏评估量表,简易疲乏评估量表是由美国癌症中心制定,0.97和0.92是简易疲乏评估量表量表的效度系数。简易疲乏评估量表具体评价指标为:0分为无疲乏;1至3分为轻度疲乏;4至6分为中度疲乏;7至10分为重度疲乏。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x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5.结果
对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60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在干预前无疲乏有1例,轻度疲乏有12例,中度疲乏有32例,重度疲乏有16例。干预后无疲乏有31例,轻度疲乏有11例,中度疲乏有13例,重度疲乏有5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症状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癌因性疲乏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CRF护理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症状比较对比[n(%)]
6.讨论
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是癌症及其治疗对机体正常机能进行了干扰,在此过程中因为患者主观感受发生了改变,最终致使患者具有持久的疲乏感,不过这种疲乏感是患者本人感受。对于直肠癌造瘘口患者来说,因排便模式与之前完全不一样,这种改变较为彻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的质量,患者不仅需要承受心理的压力,而且需要承受生理上的巨大压力,因此CRF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本研究对60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癌因性疲乏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临床上,对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CRF护理干预对其进行护理,对于直肠癌造瘩口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云,屈惠琴,朱勤芬.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18:38-39.
[2]万冬菊,江捷妤.综合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01:78-80.
[3]唐祖艳.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699-2700.
[4]陆云,屈惠琴,朱勤芬.中医护理在缓解直肠癌造瘘术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01:95-96.
[5]宋春艳.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32:3598-3601.
[6]王丽萍.直肠癌造瘘口患者癌因性疲乏32例护理干预体会[J].环球中医药,2013,S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