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备课应把握的“八要八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浅谈教师备课应把握的“八要八到”

王昱君

王昱君(郑州幼儿师范学校,河南郑州450100)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2-0180-01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认真搞好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搞好备课,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八个关键,达到八个目的。

一、要明确目的和目标,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备课前,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心中有数。教学目的应该尽可能订得明确、具体,这样才好进一步考虑教学原则,选用有效的方法和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的不能太高或太低,经过努力,全班学生都能达到,并且都能有所前进,才算合适。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新教改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活动的教育性。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讲课和训练都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既系统全面又环环相扣、步步落实,才能达到优化备课这一环节。同时,实现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渗透,渗透时绝不能是生硬的而必须是潜移默化的,只有深挖渗透素材、钻研渗透艺术,才能真正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到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个性品质,自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要分析和掌握教材,做到融会贯通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载体,注重分析教材、掌握教材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在备教材过程中要把握好这样几个原则: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首先,要钻研教材,做到彻底理解教材内容、体例安排和来龙去脉;其次,要分析教材,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并在突破难点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第三,要掌握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材各部分知识的逻辑关系,掌握教材的深广度。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师自己必须先掌握好。凡是要学生作到的,教师自己都要在备课时先做到,而且要远远超过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同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备课先备人。教材是为人服务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备学生的目的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讲课、提问或其他作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及时提出要求,予以鼓励、帮助或引导,必要时,可安排时间进行个别谈话或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四、要恰当运用教法,做到实用有效

备教法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讲出有特色、有个性、有成效的课来。教师要随时翻阅教参等资料,利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把它变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再结合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多加思考,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阅读法、启发式、讨论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所长,从学生的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要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有效的优良教法。

五、要灵活安排课时,做到合理调配

首先,要确定讲解一本书的总时间和总课时数,然后,在总体时间内,参照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需要,考虑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每节课的课型。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要适当地分散到各个课时,还要注意在每课后的课时里,有复习、巩固的任务,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要注意前后课之间的联系和搭配,可考虑在最后一个课时里,上一次巩固课,全面地整理和复习本课的概念和原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要精心设计教案,做到有的放矢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方案,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依据,它可以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编写,可详可略,形式多样,便于加强课堂的目的性、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要把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每句话,做的动作,以及学生的回答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写下来。还要精心设置疑问,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施教方法,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评议表达能力,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来设置,掌握好提问时机,且要难易适度,具有启发性,并注意如何及时评价学生的问答,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案中要设计好练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能力。设计练习时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课本上已有的教材重点、难点的练习作调整和补充,从而使整个课堂结构优化,整个学习有的放矢,使学生肯学、乐学。

七、要科学设计课堂练习,做到消化应用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目前在课堂练习中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重讲轻练;二是习题设计的盲目性大,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三是课堂练习的量偏大,学生手忙脚乱,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四是课堂习题单调,无层次和坡度;五是教师在学生练习中忽视矫正错误这一环节,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练习时应注意几点:在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对出现的错误必须纠正;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也应对能力强的学生辅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综合运用的题目。要通过课堂练习,促使学生对所教的知识,进行及时的、系统化的消化与应用。

八、要创新设计课外作业,做到巩固提高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在的逻辑体系来确定课外作业。二是在内容上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形式上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到变式,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四是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五是要注意适度,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做到难易适度,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要通过课后作业,促使所学新知得以迁移,达到延伸、拓宽、深化的目的,使其形成技能、技巧。

总之,教学是十分复杂的艺术,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抓备课环节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教师只有在备课环节中切实领会新教改的精神,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做到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到教与学的结合,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