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光(吉林省辉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135102)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5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并采取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采取对照组治疗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疗法。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绞痛明显好转及心功能各项指标治疗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丹红注射液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硝酸异山梨酯丹红注射液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136-0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简称为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1](ischemicheartdisease)。在中医范畴内,虽无冠心病这种病名,但有某些病证(胸痹、真心痛)的临床症状与冠心病相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如治疗不及时或是诊疗不当,极易危及人类的生命。为此,我院对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取得显著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者为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5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为30例,女性为25例;患者年龄在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58.13±8.5岁;病程1~10年,平均6.55±2.56年。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25例,试验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西医基础治疗并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0799)10mg治疗,2次/d,治疗2个月。
试验组:西医基础治疗并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866)治疗,将此药20~40ml+5%葡萄糖液100~150ml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伴有糖尿病等特殊情况时,改用0.9%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1次/d,治疗2个月。
1.3观测指标每周检查两组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分析以R波为主导联的ST-T改变。观察治疗期间患者服药前后的临床症状(胸部闷痛的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缓解时间)改变,其心功能的好转程度及不良反应。
1.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前后心电图完全恢复或大致恢复,心绞痛完全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心绞痛减少至50%~90%,ST-T段升高0.05mv左右,其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心绞痛及心电图均未能达到上述疗效标准[2]。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以下表1、表2。
表1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试验组1712196.7%*
对照组514676.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比较两组的心电图疗效(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试验组167776.7%*
对照组1031252.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隶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范畴。从中医治疗角度分析,心主血脉,心病则不能推动血脉运行,导致心脉痹塞不通,不通则痛,应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治疗为主。由丹参和红花制成的丹红注射液,是慢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有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的作用[3]。每当患者处于冠心病的急性发作期,不能快速缓解心绞痛以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西医主要应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它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减少阻力及静脉的回流血量,增加循环血流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以及心肌的需氧,达到快速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的目的。但是单纯的西医治疗不能有效的控制冠心病的疼痛程度及发作次数,还易对肝肾功能产生副作用,故应二者相结合,即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本文采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以验证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7%,心电图有效率也高达76.7%,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快速有效的缓解心绞痛,减少了西医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途径,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沈华,唐德才.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时珍国医国药[J].2013,24(2):500-501.
[2]夏卫明,宋宇新,刘春辉,夏伟唐.生脉注射液联合丹参治疗冠心病55例.光明中医[J].2010,25(6):1019-1020.
[3]钟丽华,李志祥.自拟通痹宁心汤配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中国美容医学[J].2012,21(z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