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教材实施“探究式”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1-06-16
/ 2

用好新教材实施“探究式”学习

樊凤玲

(南京市竹山中学,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新教材由于在结构、体例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变化,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顺应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转变,有助于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新教材;教学

“人教社”新编初中历史新教材,从教材结构、体例和形式,无不体现出一个“新”字。既然使用了新教材,当然要采用新的教法,许多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探索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如“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理念,就值得我们借鉴、探讨和学习。

“探究式学习”亦称“研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探究性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整合,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重新设计,适时、适宜、合理地采用探究性学习,下面就“探究性学习”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1首先探索多样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学生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很陌生,无法形成对历史的具体感知。我在历史课堂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1.1虚拟历史情境培养情感体验

对战争史的学习,我们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课堂气氛僵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我在教学《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我虚拟了这样一个历史情境:“假如我们乘着时间的隧道来到当时的美国,参加了这场战争,我们如何面对这场战争?”要求班级学生分成两组,一方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一方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模拟当时的情况。首先让学生熟悉课文,然后双方代表发言,就当时美国存在的奴隶制度展开各自的观点,通过学生的表述,明白了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而林肯的当选,则成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由于虚拟了历史情景,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了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有效教学的时间几乎是一节课。从课后调查来看,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1.2搭建辩论舞台创设探究空间

例如,在学习《美国的诞生》一课时,对于北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这一子目内容时,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者,北美人民是继续进行斗争还是放弃?根据当时的背景,同学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唇枪舌战。主战派认为北美人民进行的是一场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再加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涨热情,定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双方力量悬殊太大,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最强大的海军,武器装备精良,人口众多。而美国则是一个刚刚宣布独立的年轻国家,无论从人口、领土、武器装备等各个方面都无法与之抗衡等等。学生的争论过程,就是对这场战争的背景、利弊关系和胜利原因的分析、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历史的过去性使得学生接受历史知识产生很大的难度,所以,我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改变过去单纯的说教,尽量采用一些多媒体课件等一些实物刺激,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学习《美国的诞生》这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打出美国的国旗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美国国旗上的13道条纹和50颗星分别代表什么?这马上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这样,在一节课的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其次运用新教材新设的栏目,来帮助学生实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新教材体例比较新颖,其中新增设的一些栏目,提供了许多生动、活泼、可读性很强的历史知识,不仅精选了历史知识,而且还把历史研究的方法渗透到每一课当中。

2.1“动脑筋”

“动脑筋”等栏目的设置旨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和探究历史问题,体会一下科学的研究方法。如世界历史《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课就有这样一问: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教师要充分运用“动脑筋”栏目,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古今对比,历史与现实对比。这不仅让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和对历史问题的评判能力。

2.2活动与探究

新教材每课都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它是课内或课后的学习活动,有小讨论、小游戏、故事会、小制作、看图分析和动动手等。如《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与探究”:先查阅有关材料,然后进行下面的探讨。假设你是七世纪四十年代大和国的归国谴唐使,你怎样对比当时与中国唐初的社会状况,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改革?这个“活动与探究”有利于学生结合已学过的古代史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学们通过这些“活动与探究”,可以进一步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的潜能,还能感受一下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3活动课

新教材在课文中安排了不同内容的活动课,目的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同学们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课”上,应以学生为主体。如“活动课:《我看拿破仑》”,有关拿破仑的一些生平事迹的搜集、整理、讲述、评价都有学生自己承担,让他们亲自去查阅、整理、分析讨论,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并活动起来,而教师只起辅导作用。学生通过活动课,既锻炼能力,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3在历史教学中贯彻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障碍,不是客观的物质条件,而是主观的教育理念。开展探究性教学,不能光走形式,关键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教材的需要,他忽视了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探究性教学则体现了此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所以,教师备课,不光要备教材,还要备方法,备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探究的主题和内容的确定,对探究方式和探究过程的引导,乃至探究结果的评价,都直接影响到探究性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更多地运用间接的不明确规定的指导方式,要求学生围绕问题的主题,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完善教学经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探究性学习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该以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为依据,以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勇于探究,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历史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