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探讨

高梅英

高梅英(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统计数据质量的优与劣,关系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成与败。针对目前有些统计数据质量不可靠的现象,本文就作者的理解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

1绪论

随着社会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经济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社会热点及经济发展的有效程度,对人们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越发开始关注,今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

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是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但是,有些统计指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丰富的经验及大量的数据进行估计判断,因此,在这种指标面前,估计判断的误差是衡量指标准确性的有效方式。

统计数据质量包括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客观性几方面。我国历史上就有“五八”年大干生产,数据“浮夸”的现象,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历史性灾难。由此可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2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在统计制度方面不断完善,在统计标准、指标体系、调查方法、数据报送与处理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满足社会经济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带动了统计事业的持续发展。但是,我国部分地区、部门和企业片面追求“形象工程”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违背了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使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严重阻碍了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统计数据对社会经济的正确导向,影响了国家正确地了解地方情况及制定相关政策。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法制观念不强。建国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布了《统计工作试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但由于落实不利,执法不严等客观因素导致,一些地方或单位或个人为了局部利益,虚报、篡改、伪造统计数据,为国家制定政策、企业制定规划、个人事业发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虚假的统计数据严重的践踏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同时也反映出了法制观念不强,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2.2基础工作不规范。普遍存在对统计工作不重视,使得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对本职工作也存在心理阴影,导致基础工作不扎实。

统计工作和统计的主要区别在于,统计的职责主要是记录数据,而统计工作则不仅是记录数据,还存在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的管理上。相关性不仅表现在数据记录的时间、地点、类型和名称等原始属性上,还会在数据的转移过程中产生再生的相关性。因此,统计工作仅就原始的记录等工作,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统计数据的分析整理才是统计工作的灵魂。

2.3指标概念存在差异。相同的统计指标名称由于所处的统计时期或是统计报表的不同而不同,为此,大大降低了统计工作的效率,给统计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这对指标的准确填报带来了一定难题,因此导致数据的可靠性差,指标所反映的当前经济现象的真实性则难以确定。

2.4数据质量监管缺失。基层的数据质量监控主要还是人为管理,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在不经意间被忽视。小单位可能就是2个人就实施完了制作和审核多个步骤;多数单位都在数据的准备阶段、数据录入阶段,缺乏数据审核阶段的有效监管;还有一些单位在做重要统计指标时采取自己审核加互相审核的方法。缺少科学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监管,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不同层次脱离实际的偏差,给最终决策带来极大不便。

2.5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基层统计从业人员不稳定,存在专兼职共存的状态,缺乏有效的业务培训,业务素质低,统计指标的理解不到位,统计方法不一致,责任心不强,都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3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统计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国家统计局一直在不断探索、努力,奋力提高国家统计的数据质量和公信力。抓住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质量。

3.1加强统计制度宣传和学习力度。大力宣传学习《统计法》,他为统计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是现代信息技术为统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就如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建堂在干部任职培训班上指出的“进一步增强统计法治意识,认真学习领会《统计法》,高度敬畏《统计法》,模范遵守《统计法》,严格执行《统计法》”。使得统计人员真正了解《统计法》的内容及原则,以便可以更好的去有法可依,按法办事。

3.2加强统计基础工作。首先要端正统计人员自身态度,认真开展本职工作;其次,理解统计报表中各指标间的逻辑关系,设计报表的原始意义及统计指标的涵义、范围、计算口径等;再次,做好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业务核算、统计核算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核算结果相互衔接,口径一致,从而保证核算数字的准确性,要求核算的数字来源,都有真实的原始记录为依据。只有这样,数字的准确性才有确切的保证。

3.3加强统计指标的解释指导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统计指标的原始范围、口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需要统计主管部门及时更新统计指标的涵义,做好指标的解释指导工作;以便基层的统计人员工作时,能明确指标涵义,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3.4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检查,不一定检查都要进行强有力的处罚,主要是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统计数据质量的检查和监管。对于,多次只错仍犯错的单位或部门,进行必要的处罚,以警示监管的力度和决心。

研究应用新的统计技术软件,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计算机技术软件不仅清晰明了的反映统计指标的种类,实现数据的高速计算、存储、传输等功效,降低统计数据在人为计算、存储、传输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还能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有效地遏止不法事件发生的机会。

此外,可以建立考评机制,对统计数据质量不到位单位,进行专项的检查机制,责成进行学习或再教育,以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

3.5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数据质量与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队伍稳定有直接的关系,统计人员是提高统计信息基础的源泉;此外,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除了按规定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外,必须做好岗位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统计分析能力,掌握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其次,提高统计人员对统计软件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能有效提高统计质量。现在的经济指标和社会调查种类繁多,还应根据基层的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适当多配备专职统计人员,以加强统计工作质量。

4结语

目前,我国统计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发显得重要,对统计数据工作质量的关注度逐渐升温,这使统计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而目前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不论是与社会各界的需求相比,还是与相关国际准则的运作要求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需要全体统计工作人员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