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尿激酶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探讨尿激酶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廖琴辉

廖琴辉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医医院药械科625400)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在医生指导和药剂师参与的联合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为71.4%;溶栓治疗期间3例患者出现皮肤、消化道出血,无过敏反应及脑出血等严重副作用发生;4周住院总病死率为9.5%(2/21)。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AMI患者能够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是治疗AMI安全、简便、有效的措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尿激酶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059-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的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心肌缺血坏死;AMI发病急、患者病情严重且死亡率高。尿激酶溶栓是治疗AMI的有效措施之一,该方法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使缺血的心肌得到再灌注,缩小坏死的心肌面积,抑制梗死后的心室重塑,使心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58例AMI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1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颁布的AMI诊断和治疗指南[1],且无溶栓禁忌症。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2.5岁。梗死部位包括广泛前壁10例、前间壁5例、下壁4例、前间壁+高侧壁2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应绝对卧床,并给予吸氧、镇静、心电监护(包括血压、心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立即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随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日,连续使用5d;静脉溶栓的同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g咀嚼,1次/日,连服3d,以后改为100mg/d直至出院。根据患者血压、心率情况酌情给予美托洛尔、多巴酚丁胺等药物,用药期间全程有药剂师参与。

1.3观察指标: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症状及体征变化。溶栓前后行心电图检测,溶栓3h内每30min做心电图1次。定期复查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随时观察治疗过程中有无出血征象。

1.4再通标准[2]:①溶栓2h内胸痛基本缓解或消失;②溶栓2h内ST段显著抬高的导联,在任一30min间期迅速回降≥50%;③在14h内血清CK-MB酶峰提前出现;④溶栓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具备上述条件≥2项确定为再通,其中①、④两项组合不能判为再通。

1.5统计学处理: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本组21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15例,未通6例,再通率为71.4%;其中发病至溶栓时间在6h内冠脉再通13例(占86.7%)、6~12h冠脉再通2例(占13.3%)。溶栓治疗期间3例患者出现皮肤、消化道出血;无过敏反应及脑出血等严重副作用发生。4周住院总病死率为9.5%(2/21),2例患者均为未通。

3.讨论: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被激活、释放相关聚集物质、继而血栓形成,引起冠脉动脉管腔急性狭窄或闭塞。目前,溶栓治疗已成为保证AMI早期心肌再灌注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提高纤溶酶的活性来阻止血栓的形成,从而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尿激酶为从健康人尿中分离的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其药理机制是:尿激酶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在血栓中心部位发挥作用,激活水解纤维蛋白酶,阻止血小板网状结构断裂,聚集红细胞溶解血栓,最后把溶解后的代谢产物溶解吸收,并最终排出体外。在静脉滴注后,患者体内纤溶酶活性明显提高;停药几小时后,纤溶酶活性恢复原水平,但血浆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低,以及它们的降解产物的增加可持续12-24小时。在临床中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可在短时间内重新恢复冠状动脉内血液流通,使心肌的梗死范围尽量减到最小,进而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经临床经验证实溶栓越早效果越好,故应争取在心肌细胞未出现坏死前使冠脉再通。因AMI发病后的心肌坏死通常在发病4~6h内,治疗的关键是争取在6h内进行静脉溶栓,可使阻塞冠状动脉的血栓溶解,重建血流,缩小梗死范围,挽救频死的心肌,保护心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58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为84.5%,其中发病至溶栓时间在6h内冠脉再通46例(占93.9%)、6~12h冠脉再通3例(占6.1%),由此说明,发病时间越早溶栓再通成功率越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溶栓再通后可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溶栓治疗后4h内发生率最高,因此,溶栓治疗时应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各种心律失常及生命体征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m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2]鞠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保健营养.201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