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浅析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张仙会

〔摘要〕伴随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指的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文就如何将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讨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1数学教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学中老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小数?学生汇报:从商店的价签上、出租车的计价表上、时间上、数学书后面的价格上……接着让学生估算教师课桌的高大约有几米,两位同学合作测量一下课桌的高(用米作单位)看看你猜测的对吗?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可能回答1米、1米多等),由此引入小数的产生,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这样就很自然的将小数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引入新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2数学内容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3名老师带领36名同学去划船,每条大船限坐6人,租金是30元,每条小船限坐4人,租金是24元。请你设计三种租船方案,并说出哪种方案最合算。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①全租大船:(3﹢36)&pide;6=6(条)……3(人)需租6+1=7(条)7×30=210(元;;②全租小船:(3﹢36)&pide;4=9(条)……3(人)需租9+1=10(条)24×10=240(元);③租6条大船和1条小船。6×30+1×24=180+24=204(元)。方案3最合算。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集体观念,这样的情境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数学生活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8元/个,排球56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7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8×6+56×7”,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①98×6+56×7;②(98+56)×6+56;③(98+56)×7-98。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应用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实践活动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如在讲授“圆的认识”后,教师用计算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学生站成一横排玩投沙包的游戏。教师问:“这样站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说:“这样站队不公平。”教师接着问:“怎样站队才公平?”学生应用刚学的同圆半径相等的知识说出应该围投沙包的目标站成一个圆,或固定好投包的站立点排成纵队一个人投完后下边的人再依次投,这样距离相同才能保证竞赛相同,才能保证竞赛的公平性。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总而言之,“数学与生活”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统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富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