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龙国(吉林省和龙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33500)
【摘要】目的观察小孔钻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5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小孔钻颅术,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死亡率为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死亡率为1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孔钻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脑损伤小、血肿清除效果好及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是高血压性脑出血较理想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孔钻颅术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164-01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因其具有起病急且病情多变的特点,若抢救不及时,致残、致死率都非常高。其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开颅清除血肿治疗,但疗效都不理想。近几年来,对于HICH的外科治疗方法逐步向“微创”方向发展,小孔钻颅术亦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高压、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手术时间短、易于操作、疗效肯定的特点。本文笔者采用小孔钻颅术治疗30例HICH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HICH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MRI等辅助检查确诊,且均证实为高血压引起的颅内出血,同时排除因颅内动脉肿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及脑外伤引起的出血。60例患者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岁;发病时间<1h有41例、1~6h13例、6~24h6例;出血量30~60ml者33例,60~80ml者20例,>80ml者7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采用小孔钻颅术,根据CT片定位选定与血肿最近且避开大动脉血管和主要功能区的位置为最佳穿刺点,以血肿最大层面的中心位置距颅板的最近垂直距离为进针深度。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用颅骨钻钻孔,然后用带有刻度的颅脑引流管刺入,往往有明显的落空感,拔除针芯,加密封帽,连接侧管用5ml注射器回抽,可见到暗红色血液流出,首次抽吸血肿量的30%~60%即可达到目的,术中注意保护脑皮层。术后自引流管向血肿腔内注入生理盐水3ml+尿激酶2万u,夹闭引流管4h放开引流,每6-8h重复操作,并CT动态观察病情,及时调整穿刺针位置、深度。血肿穿刺引流已达70~80%即可拔管,残余血肿在1~2W内吸收。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术,多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切口常规开颅。视血肿与皮层的距离选择侧裂人路或颞中回入路,皮层切开1~2cm进入血肿腔,吸除血肿,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引起活动性出血;可保留部分残余血块,放置引流,硬脑膜减张缝合,去骨瓣;术后3d、5d复查头CT,以了解血肿消除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及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2]: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①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②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③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功能缺损评分≤17%;⑤死亡。
1.4统计学处理: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死亡率为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死亡率为1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其发生是因为原发性高血压病造成患者脑实质内发生出血现象,该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和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早期清除血肿,去除占位效应迅速降低颅内压,使血肿周边神经元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为尽早使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传统开颅血肿消除术可彻底清除血肿,直视下止血可迅速减压,虽是一种彻底的手术方法,但对脑组织创伤较大,术后易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也会严重影响功能预后。小孔钻颅术是继保守治疗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治疗颅内出血的一种新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将部分或大部分血肿清除,减轻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使被压的脑组织及扩张的脑室及时复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脑脊液循环,减轻脑组织、脑低氧,有效的保护神经功能,避免和接触脑疝[3]。
手术时机以发病后12~24h小时为宜,过早因破裂血管闭合不紧密有继续出血的可能,过迟因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变形坏死,以及并发症的出现影响神经功能恢复。而12~24h内清除血肿,可迅速缓解脑组织移位压迫症状,减轻脑水肿、脑缺氧,有效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本文笔者采用小孔钻颅术治疗30例HICH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3.3%,由此说明,小孔钻颅术治HICH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脑损伤小、血肿清除效果好及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是HICH较理想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病分类及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377.
[2]赵洪波.孙守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治疗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1.12.6(35):72~73.
[3]曹新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7例临床分析.中外医疗.2010.1(b):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