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以趣促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1

培养兴趣,以趣促学

胡海霞

胡海霞山东烟台栖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65309

教学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活动,英语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在这个三尺讲台上,教师不能仅仅作为一名教书匠一味地教书育人,还应当扮演艺术家、导演的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意识的“内动力”,它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满腔热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几年,我一直担任春季高考班的英语教学,我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效颇佳。

一、用英语组织教学,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英语是现代社会中的一项基本工具,学习英语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英语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从高一新生一入学,就应该用英语组织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先慢慢地说一些常用的指令、评价用语、语法用词等,经常重复,学生逐渐就能理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还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参与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视为教育对象,在教学中实施“满堂灌”,实际上,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应该是“我们应该教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因此,尽管每节课课时都很紧,我总是抽出前五分钟让学生到讲台进行他们的“DailyEnglish”,先用英语作“DailyReport”(包括日期、天气、班级活动情况等),然后由该学生说一个“Topic”,或邀请其他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排练好的小对话或小话剧,剧情可由学生自己创设,也可按照书本,但台词要用到已学过的词组、句型。每天两组学生,由其他学生做评委,进行评比。学生们事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参与意识很强,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轻松掌握了“NewWordsandSentencePatterns”。

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古人曰:“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心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我常采用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心理需求。

1.RolePlay法

JeremyHarmer在《怎样教英语》中指出,课堂语言教学应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之一就是“运用”(activate),运用的典型示范就是角色扮演。在教学中,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对话、课文,我总让学生反复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一句一句操练,然后分成小组扮演角色,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给学生设计的话题有“Greetings”、“Introductions”、“Askingtheway”、“Shopping”、“Environment”等。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互相提高,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音乐衔接法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课堂上适时运用音乐衔接是学习英语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活跃气氛、提高兴趣、消除疲劳。

如在讲“OneWorldOneDream”一课时,我以问句“Doyouknowanythingaboutthe2008OlympicGames”引起学生的讨论,接着让学生听“OneWorldOneDream”的歌曲,学生特别感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讲述故事法

在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把知识串成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边听边学知识是一个好办法。如在教Festivals一课时,我一边在班班通上播放有关中国节日和外国节日的画面,一边配上舒缓的音乐介绍中西方节日的由来和风俗,把该课十几个新单词不知不觉地引入,避免了单纯教单词的枯燥无味,同时,学生对接下来的课文内容也有了较好的理解。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达到学以致用

学生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他们的语言学习才有意义,他们的学习动力才更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才更浓,学习效果才更佳。

我校多年前已开展英语等课外活动小组,我们辅导教师常采用游戏形式,交流英语诗歌、谜语、趣闻等。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学校还结合实际组织英语竞赛,如单词听写大赛、单词接龙比赛、朗诵比赛、书写比赛等,甚至开展英语歌曲演唱会、英语小短剧等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营造了运用语言的环境,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知识太少,毕竟需要表达的信息太多。这样,学生就会更积极地投入英语学习中。

总之,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让师生和谐配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