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胶囊对心房纤颤伴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心阳不振型)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3

护心胶囊对心房纤颤伴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心阳不振型)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

刘东方孙宝森刘莉

刘东方孙宝森刘莉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护心胶囊对心房纤颤伴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心阳不振型)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评价护心胶囊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护心胶囊。治疗1个月后观察心房纤颤的转复或心室率控制情况,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部分转复者能维持窦性心律,并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用药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心胶囊治疗心房纤颤伴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心阳不振型)患者的疗效确切,其能有效地转复或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关键词】护心胶囊;心房纤颤;舒张性心力衰竭;血浆NT-proBNP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icacyofHuXincapsuleonpatientsindiastolicheartfailurewithchronicatrialfibrillation(heartyangdeficiency)andplasmalevelofNT-proBNP,evaluatetheclinicalefficacyofHuXincapsuleanddiscussthemechanism.Methods:piderandomlytheinclusioncriterria60patientsintocontrolgroup,treatmentgroup,n=30.Thecontrolgroupisgivenamiodaroneonthebasisofroutinetreatment.ThetreatmentgroupisgivenHuXincapsule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Observethecardioversionofatrialfibrillationortheventricularratecontrolsituationafterone-monthtreatment,andplasmalevelofN-terminal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Results:Bothgroupsofventricularratearedecreasedsignificantlyafterthetreatment,somecardioversionersareabletomaintainsinusrhythmandtheefficiencyofthetreatmentgroup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BothgroupsofserumNT-proBNPlevelsaredecreasedsignificantlyaftertreatment,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1),andthetreatmentgroupi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HuXincapsuletreat,thepatientsindiastolicheartfailurewithchronicatrialfibrillation(heartyangdeficiency)definitely,itcaneffectivelycardioverorcontroltheventricularrateofatrialfibrillation,improvingcardiacfunction

【KeyWords】HuXincapsule;atrialfibrillation;diastolicheartfailure;plasmalevelofNT-proBNP

【中图分类号】R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32-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长,心房纤颤(AF)与心力衰竭(HF)越来越普遍,且心房纤颤与心力衰竭是经常伴随一起的两种病症,Framingham研究中,心房纤颤10年随访有1/3人最终发生心力衰竭[1];我国的资料显示,住院的心房纤颤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存在心力衰竭[2]。研究证实,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心脏电机械因素的变化及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共同形成心力衰竭和心房纤颤发生与维持的特殊环境,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本课题旨在观察护心胶囊对老年性心房纤颤伴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心阳不振型)患者的临床疗效。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入选65岁以上患者60例,均来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并且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伴心功能Ⅱ~Ⅲ级的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2例,高血压病24例,心肌病4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65~79岁,平均(71.5±5.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30例,年龄66~79岁,平均71.8岁;对照组30例,年龄65~77岁,平均年龄7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标准:

1.2.1心房纤颤的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查体、实验室检查以及经过十二导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依据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心悸诊断标准和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悸中医急症诊疗规范》。

1.2.2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据《2008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1.2.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确诊为心房纤颤的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纤颤每周至少发作2次,至少有1次持续30min以上或每周发作多次,每次持续数分钟以上;持续性心房纤颤病史不超过1年;②确诊为舒张性心力衰竭,且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③中医辨病为心悸,辨证为心阳不振型,症状标准如下: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失眠,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象虚弱或沉细而数或结代;④患者知情同意。

1.2.4排除病例标准:排除近期洋地黄中毒、血栓并发症等复律禁忌症者。6个月内行心脏手术,或急性心包炎,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未控制的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动过缓(<50次·min-1)、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未安置起搏器)、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疾病。

1.3给药方法:两组均在常规对症对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抗心律治疗,每次给予胺碘酮200mg,每日3次口服;1周后,每日2次,服用1周;以后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心胶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提供),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平均疗程1个月。随访用药3个月。

1.4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悸、心力衰竭”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①显效:阵发性心房纤颤完全不发作或偶尔发作(≤1次/3个月,≤lh/次);持续性心房纤颤转为并维持窦性心律或变为偶有发作的阵发性心房纤颤,不能转复者静息状态心室率维持在60~70次·min-1;或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者;②有效: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减少70%以上(时间和次数);持续性心房纤颤转为阵发性心房纤颤,或心室率下降60%以上;或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者;③无效: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

2指标观察

2.1一般指标:患者于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分别检测以下一般指标: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结合体格检查询问患者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在用药过程中是否有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

2.2血浆NT-proBNP浓度的测定[3]:NT-proBNP试剂盒购于Roche公司,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双抗体夹心免疫法,在ROCH.EI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上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测定线性范围为5~35000pg/ml,测定的不精密度为0.8%~3.0%,标准品为人工合成NT-proBNP,采用2点定标校正)

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4结果

4.1药物治疗一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组30例中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30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中途停药1例,总有效率9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用药前后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测定分析结果。

表2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

注:※P>0.05;△P<0.01

用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NT-proBNP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前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4.3毒副作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一例患者突发急性脑梗塞而退出该试验。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中均未出现肝肾,肺,胃肠道,甲状腺眼睛等部位的严重不良反应。

5讨论

护心胶囊主要由桂枝、白芍、人参、五味子、三七、龙骨、牡蛎、琥珀、甘草等组成,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加减变化而成,该方有温敛心阳、益气活血养血,养心定悸之功,主要针对心悸心阳不振型的治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于《金匮要略》的虚劳病篇,原文记载:“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功效在于调和阴阳,温敛心阳。后世医家多用于治疗心悸、怔忡之病。本方中桂枝入心经有温通经脉、温补心阳的作用,配以甘草补虚益气,二药配伍则温而不热,所以能温阳而不导致发汗,辛甘合用,阳气乃生,心阳得复。与白芍配伍取调和阴阳之意。国内实验表明桂枝水煎液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对在体蛙心呈正性肌力作用[4]。白芍其水溶物可明显延长异丙肾素所致心肌缺氧的存活时间,拮抗由垂体后叶素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5]。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甜素可抑制机体和血管壁的炎症反应,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甘草酸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能阻止大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6]。人参大补元气黄芪补表气,配合甘草之补中气起到补一身之气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人参具有非洋地黄正性肌力作用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出血量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7]。黄芪的有效成分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起重要作用,可抑制心肌细胞磷酸二酯酶活性,抑制cAMP水解,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明显增加心排出血量,每搏输出量及心脏指数[8,9]。牡蛎、琥珀、五味子起到潜敛心阳,重镇定悸,兼养心阴的作用。研究证实从牡蛎肉中提取的牛磺酸具有降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衰等作用[10]。三七所含的三七总皂苷可作为选择性慢钙通道阻滞剂,并有抗血小板抗凝血的作用[11]。五味子能提高家兔心肌细胞内RNA、ATP酶、SDH、溶酶体的ANAE、内浆网G-6-P酶的活性,提示五味子有加强和调节心肌细胞和心脏的能量代谢,改善心肌营养和功能作用[12]。诸药合用,辛甘而生阳,酸甘而化阴,气血充,阴阳和,血脉通,心得养则心悸可除。本试验证实护心胶囊能有效治疗心房纤颤并纠正控制舒张性心力衰竭症状,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但如要探究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其激活状态与心脏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其中,《2008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提出使用NT-proBNP协助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并且指出血清NT-proBN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有助于DHF的诊断和病情评估。BNP(脑钠肽)及NT-proBNP是由于心脏压力或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心室壁张力升高,而由心室大量分泌产生。心肌细胞受牵拉后心室反应性合成108个氨基酸组成的脑钠肽前体蛋白,继而裂解为76个氨基酸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32个氨基酸的BNP。虽然NT-proBNP与BNP是等摩尔释放,但与BNP相比,NT-proBNP半衰期更长,在体内浓度变化更小,不受治疗药物所含BNP成分干扰,所以更适合作为实验室测定指标。因此本研究选择NT-proBNP作为检测指标[3]。本试验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前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从而间接反映出护心胶囊能改善老年性心房纤颤伴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心阳不振型)患者的心功能,至于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护心胶囊治疗老年性心房纤颤伴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心阳不振型)患者的疗效确切,其能有效地转复或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欧家满.心房颤动的现状.当代医学,2009,15(13)

[2]胡大一.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3,42(3):157-161

[3]王亮.脑钠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比较.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6)

[4]梅全喜.,毕焕新.现代中药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6-27

[5]郑有顺.中医血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128

[6]陈红.甘草药理作用概述[J].海峡药学,2005,17(4):37-41

[7]李洪珍,周翔.人参皂甙对不同年龄大鼠单胺类递质含量和MAO活性影响的研究.老年学杂志,1989,9(2):14

[8]沈映君,李义奎,张世伟,等.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8.165

[9]郑新玲.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9,6(3)133-134

[10]林均明.牡蛎的药用价值.中国海洋植物,1991,10(4):23

[11]高学敏主编.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22

[12]刘青云王亮.中药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7

作者单位:15000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