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节水型社会实践马金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吴忠市节水型社会实践马金莲

马金莲

马金莲

吴忠市水务局

摘要: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当前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试从吴忠市水利发展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灌区建设节水型社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宁夏全面开展节水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水利;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做法

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引黄灌区的精华地段,总面积2.07万km?,占宁夏回族自治区的31.17%,干旱带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为6034.4km?,占总面积的29.2%;耕地面积506万亩,灌溉面积19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约为130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7O%);年均引黄水量平均接近20亿m3。但是,全市引黄灌区各类总干渠、干渠砌护率只有12%,各类支斗农渠砌护率只有17%,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9,2003年引黄灌区50年来最严重的缺水困难,给灌区长期形成的粗放的农业用水方式敲响了警钟。因此,吴忠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对于推进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保障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基本情况

吴忠市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区,日照充足,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年降水量为56.320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为1.02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4.254亿m3,水资源总量为1.215亿m3;取水总量为19.275亿m3。全市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极为不均,南部盐池、同心两县干旱缺水,连年遭受旱灾。灌区吴忠市区、青铜峡市、红寺堡开发区引黄水量逐年减少,受黄河上游来水、流域水量统筹分配影响较大。因此,全市水资源日益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尤为突出。近年来,在中央、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60万亩,推广水稻控灌面积13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青铜峡灌区惠农渠与汉延渠、唐徕渠与西干渠“两两合并,工程启动实施,通过企业投资进行渠道改造,将节省出来的水支持企业生产。这种有偿转让水权的方式走出了成功解决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新路,得到国家水利部的高度评价。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主要做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立足市情、县情、水情,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严格控制用水量有力地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

1、加强领导,稳步推进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加强政府对水资源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的职能,建立了由政府统一领导,水务、工信、建设、环保等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单位和个人。适时召开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会议,通报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研究部署推进措施。认真落实水资源管理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纳入各县(市、区)年度效能目标考核内容。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开展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紧紧抓住输水、配水、结构调整、技术推广等关键环节,遵循农作物需水规律,改革耕作制度,优化种植结构,配套田间节水设施,实行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将我市建设成全区高效节水灌溉重点示范市,在灌区农业用水不增加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机制健全的农业用水管理与节水技术服务保障体系,推行水权转换机制,保障全市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逐步形成与吴忠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用水结构,完成从粗放型灌溉农业向节水高效特色优势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根本转变。

3、主要经验

吴忠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灌溉面积175万亩,水资源短缺矛盾尤为突出。表现在有限的水资源中,93%的水为农业所用,而占地区生产总值近50%的第二产业用水却不足5%,用水结构失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极低,工业建设水源不足,一些优势资源开发缺乏水资源支撑,影响工业园区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水源问题。为此,市委、政府找准节水型灌区建设这个着力点,积极开展水权转让,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

(1)法规制度建设。

2011年以来,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吴忠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吴忠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吴忠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吴忠市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和《吴忠市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吴忠市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吴忠市节约用水考核办法》等法规和文件,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法制基础。

(2)工程节水技术建设。

突出农业节水,倡导生活节水,推进工业节水,健全节水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节水工程建设是治水兴水发展的主要思路。全市在GDP年均增长13%以上的基础上,水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在定额以内,实现连续8年增产增效不增水,已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305家,管理支斗渠道4586条,控制灌溉面积150多万亩。在灌区,推行渠道全程防渗、水稻控灌、激光平地、玻璃钢衬砌、自动化量水、小畦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5万亩;在山区,利用扬黄水,铺设引水管道,建设蓄水池,积极推广微灌、喷灌、滴灌、穴播点灌等灌溉技术,已建设高效节水示范区20个,新增高效节水补灌面积25万亩,灌区渠道衬砌率达到70%,山区渠道衬砌率达到90%。灌溉水利用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3)农业节水建设

以水定产、以水定规模、以水调结构,严格控制新开发灌溉面积和高耗水作物种植规模,以农业节水支持区域城乡生活、工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用水。市区和青铜峡市是我市重要的优质米生产基地,水稻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广了水稻节水高产控制灌溉技术,亩均增产139公斤,亩均节水645立方米,。同时,全市各县(区)利用春秋两季大力建设畦田。全市小畦灌溉面积每年都保持在45万亩以上规模,都按照每块地0.4-0.5亩的标准进行建设,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4)节水设施建设。围绕“两城五园”及节水器具推广、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等,城市用水推行集中供水制度。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其中:利通区2座、红寺堡区1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4%,青铜峡2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4.37%,盐池、同心各1座,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31%。全市共处理污水1545万m3/年,中水回用率达到18%;城市供水管道漏损率控制在14.63%(市区11%,县城14%)。对吴忠市环境污染和水资源供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信息化灌区建设。

在信息化、生态型灌区建设方面,依托项目资金,从灌区测量水自动化、高效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如利通区四支渠灌区引进渠道电脑全程控制等新技术,对引黄灌区部分渠道实行全程电子化监控,在控制室就可掌握全渠道灌溉情况,并根据灌溉进展随时起放闸门,为今后灌溉管理提供有效借鉴。再如孙家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下马关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中,通过建设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高科技智能化设备采集与灌区相关的各种信息,经综合数据库进行管理和计算机系统处理,提高了灌区信息管理水平。

(5)水权转让

企业投资节水、转让水权,实现了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用水,以工业发展反哺农业的目标。既解决了农业节水项目建设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又极大的缓解了工业项目用水问题。我市青铜峡河东灌域和河西灌区惠农渠灌域节水改造工程就是对水权转让理论的积极实践,成为自治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大亮点。受此启发,我市还在太阳山工业区等地积极开展水权转让实践,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速度。

(6)农村水价改革

在自治区水利厅和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市水务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动员,制订实施方案,加快灌区,逐步推行农业灌溉用水终端水价,在利通区五里坡灌区进行综合水价改革试点,推行精准化水价补贴,在红寺堡区开展水权转换试点,力求探索出一套高水平、有实效、可复制、宜推广的灌区管理模式,今后在灌区全面推广。农村水价改革的深入实施,为我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近年来,吴忠市在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困难和困惑,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才能破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