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阅读是中职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今后工作中接触英语语言的主要方式。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的。中职英语教学要始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重点放在辨认词义、分析语法结构、解释难句等表层结构方面的语言现象分析上。这种方法虽然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了句子的内部结构,但忽视了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忽视了篇章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总体理解,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二、语篇及语篇理解的内涵
语篇分析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但是它成为人们日益注目的课题却是近二十年的事。黄国文(1988)认为,语篇(text)通常是指一系列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本文探讨的是一些由句子组成的能传送一个内部结构连贯的语篇。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1976)认为,最好把语篇看作语意单位(semanticunit),即意义单位。对一个语篇的理解包括四个层面:
1.概念意义(conceptualmeaning)——单词的独立意义;
2.命题意义(propositionalmeaning)——从句或句子的意义;
3.语境意义(contextualmeaning)——句子在特定的情景或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4.语用意义(pragmaticmeaning)——句子作为作者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一部分时具有的意义(Abbot,1979)。根据语篇分析理论,语篇阅读理解的本质为理解语篇所蕴含语义的总和。从理论上讲,彻底理解一个语篇需要从上述四个层面理解每一个句子。而阅读的实际情况是,只要理解了其中一种或几种意义就可以理解作者通过该语篇表达的思想。读者只有在发现自己的想象与他(她)认为的作者的意图相矛盾时,才会回头更仔细地重读——即在遇见一篇较难的语篇时,读者的注意力是在上述四种意义间不断跳跃的。
三、语篇理解的因素及类型
按照语篇分析理论,导致读者语篇理解困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句型结构。
有时读者显然读懂了文章作者的主要意图,却不能完整、正确地回答某一句话提出来的问题,这种困难从宏观上讲是对句子结构的不理解造成的。
2.连贯性。
这里指语篇中的语义关联,属语篇的深层结构。阅读中语篇连贯性的困难影响着读者对作者逻辑推理的理解。
3.衔接手段。
指将句子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连贯语篇的方法,属语篇的表层结构,包括话语标志,它标明作者的思想走向。由衔接手段引起的阅读困难直接影响读者对命题意义的理解。
4.语境。
指语篇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组成的情景。语境与语篇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5.语篇思维模式。
在扫清了词汇和语法障碍的前提下,篇幅较长文章的阅读效果取决于对文章篇章结构的理解。这涉及到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
(1)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类型
MichaelHoey(1983)认为,英语篇章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utionPattern)。其思维过程为:情景——问题——反应——评价。常用在文艺小说、广告文体或科技报告中。
②一般—特殊型(General-ParticularPattern)。该模式有两种形式:一是先概括后举例;二是先给轮廓后述细节,最后与首句呼应。常见于科学性的论说文、文学巨著、百科全书或资料介绍型文体。
③匹配—比较型(MatchingPattern)。这种类型的表现形式为先提出论点,再进行论证,用于比较事物的异同,一般出现在报刊杂志的政论文中。
上述三种语篇思维模式既可独立存在又可交叉用于语篇中,形成复杂的语篇篇章结构。
(2)汉语语篇思维模式
王墨希等(1993)参照上述三种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的语篇思维模式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①中国学生对问题—解决型模式掌握得较好,但非常缺乏一般—特殊型思维模式;
②中国学生思维模式有混合型的特征,即在形式上使用一般—特殊型,深层思维模式仍属问题—解决型模式;
③绝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思维呈隐伏型:阐述时不从主题入手,而是用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给以暗示或明示,最后才到主题。
四、语篇理论指导下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
如上所述,人们对语篇的理解除了要涉及文本层面的意义,如词汇、句子的诠释与解码外,还要关注语篇的组织、连贯等内容,包括语篇的言外意义等。“在阅读教学中,正确理解语篇的方法就是对语篇进行分析”(戈玲玲,2002:163)。语篇分析主要涉及衔接、连贯、句内关系、句际关系、语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中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可以有效解决阅读教学中效率低的问题,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宏观上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提供了理论依据。
1.运用句子结构分析指导中职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认识句中所有的单词却不理解整个语句的意思,原因就在于英文句子对于学生而言太复杂。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传统精读课中的分析句子结构法来简化句子,学会从大的方面把握句子的主要结构,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2.运用衔接手段分析指导中职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句子的连贯主要依靠以下几种衔接手段:省略、指代、替代及话语标志词。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省去那些他们认为是听者或读者根据语境自动补充的信息。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来说,这一点似乎很难做到。教师应先从较为简单的对话入手,逐渐过渡到文章之中,就省略部分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辨认并补全省略的内容。
语篇中的指代指类似人称代词it、our、them,指示代词that、there,不定代词one、other、such和副词then、so等词在文中指代的意思。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这些指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对象,使学生意识到这类词可能会对他们的阅读造成困难,引起对这些词的重视,从而在阅读中保持吸收信息的连贯性。
在书面文体中,出于修辞的需要,作者常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而运用同义词来替代,或者用高位词来代替低位词(如用vehicle代替car),用喻体代替本体(用nest代替house)。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修辞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英语语言的文体色彩,增进学生的语言敏感。
3.重视话语标志词的作用,加强语篇思维训练。
如前所述,在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时,汉语隐伏性的语篇思维特点成为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由于对英语语篇思维不敏感,学生对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常失去方向感,抓不住要点,丢失信息,从而影响阅读效果。
Kolzow(1988)提出五种语篇分析方式,并指出判断具体语篇的布局方式是根据主题句(topicsentence)和话语标志词(signalwords)。
(1)因果方式(CauseandEffect)
该方式可用来分析问题—解决型模式语篇,以因果方式构建的语篇是说明某事为何发生。常用的标志词有:because,reason,result,thus,therefore,conse-quently等。
(2)顺序方式(Sequence)
这种方式可以用来分析问题—解决型模式亦可用于一般—特殊语篇。本方式构建的语篇说明某事按何顺序发生。常用的标志词有:first,next,then,finally,from...to等。
(3)分析方式(Analysis)
以下标志词常见于分析式语篇:severalaspects,variouselements,somefeatures。此外还常用到数词:twocharacteristics,threeimportantfactors,fourtypes等。这种方式常用来分析一般—特殊模式语篇。
(4)例证方式(DefinitionExample)
这种方式亦可分析一般—特殊型模式语篇,常见的标志词有:forexample,asillustrated,...isdefinedas...等。
(5)对比方式(ComparisonContrast)
这种方式经常用来分析匹配—比较型模式语篇,常用的标志词有:ontheotherhand,like,similarto,contrastedwith,asacontrast等。
4.语篇阅读教学实例分析。
《综合英语》读写教程1至4册的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文体多样,为阅读教学中进行语篇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1)指导学生根据因果关系分析语篇。
在“Learningaforeignlanguage”一文中,作者介绍自己英语学习不同阶段的体验时就采用了因果关系法。在讲述初中阶段时,作者谈到老师态度和蔼,对学生有耐心,总是表扬所有的学生。接着用becauseof将前因后果联系在一起:Becauseofthispositivemethod,IeagerlyansweredallthequestionsIcould,neverworryingaboutmakingmistakes.Iwasatthetopofmyclassfortwoyears.
(2)指导学生按照顺序方法分析语篇。
“ABusyWeekdayMorning”以及“TheWidow”等文章都采用了顺序法。在“ABusyWeekdayMorning”一文中,作者运用时间顺序法讲述了Sandy早晨的活动。介绍Sandy起床后洗澡时用and把她步入浴室。打开水龙头两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然后用atfirst和then把她当时的所做所思表达得一清二楚。
(3)指导学生按照例证方式分析语篇。
在例证方式中,文章一般呈现主要事实或观点后再罗列事例来说明。当然,有时候forexample等词不一定非得出现。在“AGoodHeartToLeanOn”中,主人公曾谈到父亲始终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作者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主题——Inowknowheparticipatedinsomethingthroughme,hisonlyson.然后用了三个包括when连接的复合句加以证明。
(4)指导学生从对比的角度分析语篇。
采用对比手法分析文章时,最好通过表格的方式呈现比较的部分,使对比清晰可见。在“BirthOfBrightIdeas”一文中,作者用三个段落进行比较,分别详细说明意识、潜意识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如何对光辉思想的产生发生影响。
五、结束语
以语篇为单位组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逐字逐句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从句子水平提高到语篇水平,视野由微观上升到宏观,有利于他们掌握文章大意,使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际更为有效。当然,随着语篇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语篇分析的方法也丰富起来。本文列举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这些具体的示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注意力放在更加广阔的平面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逐步传授语篇理论知识,针对不同体裁的语篇采取灵活的解读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在阅读语篇层面上的交际能力。
作者地址:广东省增城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