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朗读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删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得熟则不说自晓起义也”。语文教学新大纲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刚刚走进初中的学生们,手中的文章与他们距离久远,面前的老师,又更“关心”之乎者也的运用。久而久之,在朗读古文时,我们的学生,会读的不愿读,不会读的不敢读。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合理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梯度的文言文朗读训练,才能发挥出读的实质意义。让中学生在读中感受古文之美,体会到古文之趣,提升古文欣赏水平。为此,我在近几年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了如下几种尝试。
一、教师魅力范读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韩愈认为解惑是大事,重在质疑问难,这是不错的。文言文重语感,重朗读,在大量的、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语感来,在日积月累中产生对句读的感觉。在教师引领下,学生把课文读顺读畅了,他便能对文章获得初步的感知。作为第一步的“教师引领”下的学生朗读,目标是:读顺读畅,初步感知课文,能讲出文章的大意来。即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美。在教师的范读中,还能释放教师的个人魅力,烘托古文优美的意境。如教学《口技》一课,文中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其结构亦条理分明,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在教学中,我范读了中间的三段,当我的声音随着文章的内容起伏变化之时,教室里静寂无声,全体学生为口技者高超的表演水平所倾倒。我们汉语的音韵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一个个音节,在文学大师的组合排列下,或刚或柔、或缓或急、或高或低,无不回荡着美的旋律。这些文学语言都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朗读不是单纯的变文字语言为有声语言,它还要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只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使学生在增长知识获得教益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通过教师的亲身范读,不仅是一种参与教学活动的体现,也能缓解文言文学习中带给学生的陌生感,更能彰显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增加教师的学识魅力。
二、学生准确诵读
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训学斋规》)这段话,再清楚不过地说明朗读的方法、要领、要求、作用。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教《陋室铭》时,可以教学生注意准确把握节奏、重音和语调,来进行朗读。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全篇以“德馨”统领,“山”、“仙”、“水”、“龙”均可作为重音,以类比来点明主旨,托物言志,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最后一句引用孔圣人的话作结,宜用高声调。这样就能使学生体味文章的节奏美。如《三峡》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等等这些文章很适合学生朗读,教师要适时指导,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语言的优美,感知古人美好的情怀。
三、巧将文章趣读
文言文教学中的表情朗读是中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既是一种欣赏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朗读者仿佛置身于课文的意境中,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将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态度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然后通过朗读时的音调、姿态、表情,再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摇头晃脑“老先生式”的朗读,学生就十分喜欢。另外“添枝加叶”的趣读法,即在朗读古文时根据具体语境,在原文中巧妙地略加点染,于适当处添加一个词语,或是一个短句,以激发学生兴趣、凸显文章趣味。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哎呀---哦!)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滚!)驱之别院。(《童趣》)
四、大力提倡背诵
看看那些文学大家们,基本上完全是在家庭的督促,环境的熏陶下,从硬着头皮,死背硬记开始,渐渐对古文发生兴趣,然后到接受,到受益,到深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矢志活到老,学到老。古老私塾教育中强调背诵,即使在今天的语文教育中,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环。古汉语的命运,终究维系于辉煌的中华文明,植根于中国这块土地上,因此,其生命力应该是不会衰竭的。所以我主张让学生多多背诵。强记硬背,是增强激活开发脑细胞的再好也没有的手段。更何况古汉语的音节,言简意赅,古汉语的语法,短句多,长句少,复合句更少,是最适宜于记忆和朗诵的。对正在成长中的初中生更是“必背良药”。
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教师特别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为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形式多样并有梯度的朗读训练,能加深学生对文本与思想的理解,使学生从中体验复杂的身心变化,拉近现代中学生与洗尽铅华的文言文间距离。让我们的中学生在真正的朗读中去品味那幽幽书香,浸润千年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