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红琰(义马煤业集团耿村煤矿河南三门峡472431)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摘要:发生在今年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反映目前中国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缺陷。本文认为,导致发生富士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冷漠的企业文化和传统落后的大工厂管理模式。随着新一代劳动者日益成为公司的劳动主力,新型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富士康现象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富士康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一家专业生产6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自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后,迅速扩张成为拥有60余万员工的全球最大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成功挤身于全球企业500强,成为目前中国大陆年度出口额最大的企业。然而,就在这艘庞大的工业“母舰”内部,今年却接连发生了十多起员工“跳楼事件”(本文称之为富士康现象,下同),震惊了全国,引起社会各界对当下工人生存困境和心理危机的强烈关注。本文从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角度来探讨其中的深层原因,提出新时期我国企业组织文化重建的必要性和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一、组织文化的内涵
所谓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斯蒂芬?P?罗宾斯)”;它“代表着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信仰、期待、思想、价值观、态度以及行为的一种复合模式(唐?荷尔瑞格等)”;它是组织长期经营培育而成的—种有别于其他组织的、能反映本组织特有管理风格的、被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和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与群体行为规范,而“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倡导并得到全体成员认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物质文化是它的基础,而精神文化才是它的最重要部分
可以大致地认为,当组织具体指某个企业时,组织文化就具体化为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特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在不引起歧义的下,本文对此两者混同使用而并不特意加以区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组织文化或企业文化都强调其核心是全体成员认同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而不单单是组织或企业领导者所倡导或对宣传的所谓价值观。
本文以为,富士康现象所折射的不仅是个别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问题,或是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更多的是企业的组织文化问题。
二、富士康现象的企业文化解析
当我们打开富士康官方网站,可以看到其企业文化的一些信息。如“我们的经营理念:爱心、信心、决心”、“我们的文化特征:辛勤工作、负责任、有贡献就有所得”。但本文认为,这些公示宣传的规章制度和其它具体表象物件一样,只不过是富士康公司组织文化的外在表现,并不是其深层的精神文化体现。而企业文化中的深层精神文化才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往往是一个组织长期积累和沉淀的结果。真正的企业文化不是口号标语,也不是企业家的豪言壮语,它是关于人的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践行并用以感召自我的精神追求。那么,富士康集团的深层企业文化是什么呢?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在深层上讲是一种男性文化、刚性文化,或者说是一种军队文化,这种文化里的员工非常功利、实际,对眼前的工作效率非常重(罗家德,2010)。
单单抛开具体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某一种企业文化,我们不能做出这种组织文化孰优孰劣的判断。我们只能说,只有符合时代潮流和管理对象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事实上,富士康的这种企业文化在其建设初期曾经十分有效,原因在于那时进富士康工作的员工大多来自农村,不熟悉、不适应步调统一且高度组织化的流水线生产,也不懂得如何自律,而军队化管理可以使他们迅速懂得纪律。对此,富士康采取苛刻的管理制度训练员工,使他们在短时期之内以几近相同的效率和质量在流水线上进行生产,这在建厂初期乃至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非常适合进城的农民工。可以说,初期的富士康文化是成功的。
然而,这种类似军事化的生活及管理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的企业管理。原因很简单,富士康的管理对象发生了变化,它的员工当中80后、90后员工的比例已经占到了80%~90%,这些第二代劳工与他们的父母辈相比,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少了些父辈的坚忍,无法像其父辈那样任劳任怨,却更具自我个性和个人意识。他们不再满足于致富后回到农村生活,而是渴望融入城市,享受现代文明。
当这些第二代员工进入富士康公司工作时,迎接他们的是极其单调的流水线作业、紧张的工作节奏,经常的加班加点,难以承受的工作压力,这些把他们变成了一个个缺少生活情趣的活机器。他们不知道这种工作要做多久,看不到尽头。过少的社会接触,冷漠的人际关系,稍微的工作疏忽而招致的严厉的惩处和责备,都容易使员工产生抑郁和绝望情绪。富士康公司没有及时认识和应对员工的这些本质变化,仍然沿用老一套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矛盾冲突就在所难免,接连的跳楼事件已经将这一问题暴露无遗,
三、新的时代特征呼唤企业文化的深层变革
富士康现象反至少映出两大问题:一是富士康集团本身的微观层面的企业管理问题,即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二是全社会面临的新一代员工的本质变化问题,而这一问题已经超越了富士康集团内部的可控范围,成为一个更为宏观的社会问题。这两个问题当然也并非富士康公司所独有,只不过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将它们充分曝光于世而已。可以肯定地讲,许多企业也同样面对着与富士康相似的管理危机,企业管理者应该及时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中存在的这些危机,并尽早创造出与时具进、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新企业文化。否则,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将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的困惑和障碍,乃至人间悲剧,最终影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如何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呢?本文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1.正确认识新一代劳动者的新变化
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型劳动者与其父辈相比有着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们参加工作不再简单地只为求生存,而转变为在生存基础上追求个人事业的发展,他们不仅看重良好的经济报酬,更看重个人工作能力的的锻练与提高;二是新一代劳动者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不再满足于流水线上的本能机械劳动,而是更偏爱创造性地工作,这也体现了他们不仅看重群体价值,更加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三是他们对自身的权益更了解、更关注,对类军事化的工厂生活和粗暴的管理方式非常排斥,对于管理者不再盲目服从而是转向了追求人格尊严与平等。
2.对企业文化建设深层次的思考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长期共同形成、保有、认同并得以践行的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具有长期性和共同性。长期性指它的建设应与时俱进,共同性是指它不应该只是领导者的强势文化,因为领导的强势文化恰恰是对企业文化的背离,是企业文化在弱化。试想,如果富士康内部没有这种各级领导层的强势文化,员工也许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新的企业文化理应包括对“80后”劳动者群体文化的认同与接纳。领导者也必须从关心企业的业绩转向关心员工的心理,从追求快速发展转向和谐发展,真正管理好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四、新型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最大误区,就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永恒的追求目标,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为达到盈利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方法所综合起来构成的组织行为的模式和氛围,并且也以企业发展速度和获取利润量作为衡量企业文化好坏的标准。这些急功近利的认识和做法片面强调企业是经济组织而忘记其社会责任,强调企业的经济价值而抛弃其对公众的社会价值。这些企业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获得利润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牺牲公众利益而片面追求自己眼前的、短期的经济利益,满足暂时的温饱和享受,却损害了企业长久的健康和生命力。这在本质上都是舍本求末的。
企业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等,即以人为中心。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正确理解人的重要性,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确定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就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中心,围绕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凝聚力而展开各项管理活动,通过人这个主体体现出企业的价值核心和精神状态,将企业凝聚为一个有生命力和发展力的有机体。现代企业要为“人”的发展提供学习环境、制度环境、竞争环境,将企业员工培养成现代学习型员工,形成学习型企业团队,提升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等.管理学(第七版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第12版中文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约翰?科特著,曾中等译.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隋慧杰.新经济时代的现代企业文化建设[J].市场论坛.2006.(09);
[5]清华大学教授解读富士康企业文化.http://hk.jrj.com.cn/2010/05/2107377505007.shtml
[6]温振英,颜玲.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误区及其对策分析[J].企业经济.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