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华封镇小学武胜638405)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现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将会是一门看得见、模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结合,那么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丰富多彩,学生也会乐在其中,学生创造力就会得到尽情发挥。
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拿出学生生活实际中的长方体来,让学生找出长方体有几条棱相等、几个顶点、几个面。这些生活化的数学课,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二、动手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形象、直观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它需要多种感官参与,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是启迪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天生好动、好玩,动手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多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探索、发现获取知识。
我在教学“体积单位”时,让学生先观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再观察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再用直尺量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从中发现什么,让学生加以思考,得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进率。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一起参加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其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感性的教学环境的氛围。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心学习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与学密切相连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生也乐于把自己溶入到这种情境中去,在情境中学习、体验。
四、优化练习,增强学生兴趣
练习就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践的主要形式,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数学教学延伸和升华,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设计科学的、有趣的练习是教师备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不再当练习为一种“苦差事”,而是愉悦轻松的一种游戏、一种活动。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特征,备课时要从练习的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可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富有挑战性的练习。有趣练习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从数学现实出发,找出和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亲生经历,用自心的心灵去亲自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