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107-02
【关键词】非典型肺炎临床观察检测体会
2003年4月8日,友谊县中医院接收了一组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共三名。经过22天的封闭式抢救治疗,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继续院外隔离观察二周。三名患者都已康复。现就本组病例抢救治疗过程中所进行的监床观察监测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非典型肺炎(SAPS)临床五大特性
1.1极强的传染性
本组三名病例,都是友谊农场二分场人,系祖孙三代,半月前去北京看望病危的亲属(陈富的爷爷)其中陈富曾料理过病逝的爷爷,五天后开始发热。未在当地治疗,携父母、妻、女乘火车回到友谊,之后,陈富的父亲陈学增和女儿陈冰冰相继发病,三人病情极其相似,均有发热、咳嗽、肺炎等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陈富爷爷为核心的陈家本族人员及亲属中有36人发病,死亡2人,患者遍布在北京、陕西、黑龙江等地。
1.2肺部炎变的加速性
本组病例均有早期发热2-3天后出现肺部炎症变化的过程,根据肺部体征和x线胸片检查,全部病例的肺部炎性变化均呈明显的加速性。病人有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部X线显示病灶呈渐进性扩大,受累肺叶逐渐增多。全身症状也逐渐随之加重。
1.3多器官功能受累
3名患者中病情最轻的是最后发病的陈冰冰,患儿合并了扁桃体炎;最早发病的陈富,合并明显的肾功改变;年龄最大的陈学增合并心肌供血不足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
1.4临床表现随感染先后而逐代衰减
本组最先发病的陈富,是密切接触了他爷爷后而被感染的,其爷爷死于SARS。陈富在三名患者中症状最重,康复也最慢;陈学增、陈冰冰都与陈富有密切接触史,并继陈富后相继发病,病情都较陈富为轻,陈冰冰较陈学增又轻之。临床病情呈现随感染先后而逐渐衰减的势态。
1.5治疗措施缺乏特异性
由于SARS病毒突然侵袭人类,人类对SARS病毒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就被感染个体而言,还没有建立特异性免疫功能。就医学界而言,还没有来得及确定针对病原体而可施加的特异性措施。治疗只能采用抗病毒(非特异性),免疫调节(激素的应用)。弱化炎性反应过程,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改善呼吸功能或施加人工辅助呼吸及其他对证治疗。在抢救治疗中略显被功。
2临床观察监测要点
2.1周围循环
(1)动脉搏动强弱;(2)肢端温度;(3)指(趾)甲床色泽;(4)是否有静脉萎陷;(5)微血管再充盈时间是否延长;
通过对周围循环状态的观察和监测,可以了解病人循环动力状况,早期预防心泵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2.2皮温
(1)口腔温度;(2)腋下温度;(3)肛温;(4)温差;
以上四项中最重要的是温差,也就是体表温度与内脏温度的差距,差距越大说明病情越重。但是这四项监测临床不易做到,因为病人的口腔、肛门都是SARS病毒的传播门户,测口腔温度和肛门温度过程中,极易传染给医护人员,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主张做体表温度与体腔温度关的对比监测。
2.3肤色
(1)紫绀;(2)花纹;(3)其他;
皮肤出现紫绀,说明有机体乏氧存在,应尽早改善通气、吸氧或人工辅助呼吸。
皮肤一旦出现花纹预示病人已出现微循环障碍,应立即改善微循环防止DIC发生。
皮肤出现黄染,可能是肝胆系统出现并发症,或是有溶血存在。
2.4精神
精神症状主要包括焦虑、烦躁、淡漠、萎糜、狂躁等。陈学增在病情刚刚稳定时,护士突然发现病人语言不流利、焦虑、烦躁。急查CT诊为TIA发作。
2.5呼吸征象
(1)胸部运动(2)辅助呼吸肌运动(3)鼻翼煽动(4)喉头活动(5)肺顺应性
以上观察目的是早期发现病人缺氧、呼吸困难(吸气性还是呼气性),以防呼吸衰竭发生。
2.6心肺功能
(1)血流动力学①BP;②颈静脉充盈情况;③心电图是否有肺性P波。(2)心率及心律(3)血氧饱和度
在尚无血气分析设备的情况下,以上血流动力学、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观察监测非常重要。尤其是医生在分析心电图时,一定要注意“P”波高度的测量和比较,一旦有“P”波升高或有明显的“肺性P波”出现。提示肺动脉高压形成,应及早采取措施。
以上六个方面的23项观察监测内容,在实践中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友谊县中医院是二级医院,设备简陋,没有专门的传染病房,隔离措施远远达不到标准。在这种条件下,遭遇到抢救SARS的战斗,并取得全部康复出院,医务人员无感染,全县无二代病例发生的全面防治胜利,与科学观察监测,及时合理治疗是绝对分不开的。
通过这三个病例的抢救治疗,我们更加深了对SARS的理性认识,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以上对SARS5大特性的总结和23项观测指标的制定和实施,是全体参加抗击“非典”工作人员,特别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今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