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肥胖因素的分析

/ 2

青少年肥胖因素的分析

董美玲周晓燕张菊芳程暘黄健琳

董美玲周晓燕张菊芳程暘黄健琳(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200443)

【中图分类号】R1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051-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膳食模式的变化使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和单纯性肥胖发生率逐年提高,肥胖已成为当代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范围的流行病[1],肥胖已被WH0列为与癌症并列的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2]。为了解闸北区青少年肥胖情况,指导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饮食行为习惯,我们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对379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现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参加上海市闸北区初中生正常体检青少年379名,根据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同时根据腰围分为非腹型肥胖组、腹型肥胖组。被调查者的年龄13-16岁,男性197名(占51.98%),女性182名(占48.02%)。男女比例基本相等,经筛查后纳入研究的对象受试者签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项目和方案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排除对象

根据既往体检资料和询问病史,排除有遗传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肝、肾脏疾病病史青少年;排除目前有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青少年。

1.1.3肥胖儿童诊断标准:依据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3]。

1.1.4儿童青少年腹型肥胖的分类标准,依据cook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Ⅲ(NcEPⅢ)定义的美国青少年Ms标准中制定①腹型肥胖:腰围≥P90(学龄儿童年龄性别百分位值为标准)[4]。

1.2方法

1.2.1填写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在体检现场指导学生填写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包括①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膳食调查、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及家族史);②健康知识: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了解;③肥胖的治疗及干预情况:是否进行干预及干预方法等。

1.2.2人体参数测定由专人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测量身高(m)、体重(kg)、计算体重指数(BMI,kg/m2。BMI=体重(kg)/身高2(m2)及局部体脂测定。测量腰围(WC,cm)、臀围(HC,cm),计算腰臀比(WHR):腰围/臀围。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肥胖情况

本组379名青少年中,超重者110例占抽样调查总人数的29.02%,肥胖者156例占抽样调查总人数的41.16%,其中腹型肥胖89例,占肥胖青少年的57.05%。(见表1)。

表1:379名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检出率(%)

基金课题:上海市科委立项课题(No:114119b1100)闸北区科委课题(NO:2011ZD02)

2.2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2。

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肥胖组青少年BMI、WC、HC、WHR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超重组BMI、WC、HC、WHR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三组年龄、体格测量指标比较(x-±s)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52)与肥胖组相比,P<0.05

2.3三组家庭人口情况分析(见表3)

肥胖组:父亲超重的比例为19.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母亲超重的比例为17.9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62%,经X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父母亲双方超重的青少年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比单亲超重的青少年明显增加,P<0.05。

表3三组家庭人口情况分析

2.4影响肥胖的主要因素以是否肥胖作为因变量,以学生和家长的一些基本情况、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性别、家庭经济收入、生活方式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学生肥胖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喜食肉类、喜吃零食、喜欢油炸食物、锻炼时间、每天喝较多饮料、每天吃蔬菜、家长健康知识等8项因素与肥胖具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在全世界都呈上升趋势,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5]。儿童肥胖中95%~97%为单纯性肥胖,而80%肥胖儿童可延续至成人肥胖,是成人肥胖的高危因素之一。与成年后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应引起重视[6]。

我们的调查显示:肥胖患儿中大部分有喜食肉类、喜吃零食、喜欢油炸食物、缺乏运动史,14.10%家庭成员有肥胖史,12.82%有糖尿病史,19.23%有高血压史,从一个侧面证实青少年肥胖与遗传、多食少动、不良饮食习惯有关,提示运动、饮食习惯和遗传是构成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重要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更易肥胖[7]。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提示,肥胖不仅对儿童的生理、心理、行为和智力有不利的影响,还可增加高血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且这种危险性随着肥胖发生年龄的提前、病程的延长而增加[8]。为了减少青少年肥胖的发生,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应大力宣传肥胖的危害性及如何预防肥胖的发生,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肥胖危害的认识,做好肥胖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的辅导,从各方面进行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特别是对有家庭肥胖史的青少年我们更应早期对他们进行教育,给予正确、合理的饮食指导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的合理分配,鼓励青少年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加能量消耗,同时教育和引导家长健康饮食观念,尽量使青少年的体重控制在合理的区域,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减少和预防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的各个环节,建立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防治儿童青少年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预防、减少和延缓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Obesity:PreventingandmanagingtheglobalepidemicReportofaWHOconsultaion.WHOTechnicalReportSeries,No.894,Geneva:WHO,2000.

[2]金仲品,蒋淑君.肥胖及并发症发病机制的某些新概念.医学综述[J].2003,9(7):431-432.

[3]中国肥胖儿童工作组,季成叶.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4]CookS,WeitzmanM,AuingerP,eta1.Prevalenceofametabolicsyndromephenotypeinadolescent:findingfromthethird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ExaminationSurvey,1988—1994[J].ArchPediatrAdolescMeal,2003,157(8):821—827.

[5]GemaF.Childhoodobesity:Timeforaction,notcomplacency-Definitionunclear,buteffectiveinterventionsexist[J].BrMedJ,2000,320:328-330.

[6]陈秀敏,王小军.儿童单纯性肥胖临床与血脂血糖代谢的改变[J].中国病案,2010,11(6):21-22.

[7]王春林,张叶群,梁黎,等.肥胖儿童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2):977—979.

[8]WedderkoppN,AndersenLB,HansenHS,eta1.ObesityamongchildrenwithparticularreferencetoDanishcircumstances[J].UgeskrLaeger,2001,163(21):2907—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