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需1廖丽恩2
(1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62300;2安溪县中医院362400)
【中图分类号】R5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289-02
目的:通过对麻疹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散发疫情处置和爆发疫情调查处置进行分析。探讨消除麻疹和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爆发疫情的处理措施。结果:麻疹疫情控制得到理想的效果。结论:应继续强化麻疹疫情应急处理能力意识,提高并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规范疫情报告和处置,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福建省1959年麻疹发病高达30多万例,发病率1986/10万,1966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2005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如何达到目标是公共卫生人员应探讨的问题。
1.材料的方法
1.1资料与来源:资料来自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全国2010~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加强全国麻疹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调查进行分析。
2.结果
麻疹是由一种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①.常见潜伏期10~12天。②.前期症状:有发热逐步增加到39.5摄氏度或更高;咳嗽、鼻炎、结膜炎、KOPLIK斑(粘膜疹)。③.出疹:前驱期后2-4天,暴露后14天,开始在头面部,持续5-6天,依出现的顺序消退。
2.1麻疹流行病学:主要通过人的呼吸道传播,发病高峰在后冬春季,传染期是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4天。
2.2麻疹疫情处置
2.2.1散发疫情处置:
①.疫情报告: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或接到麻疹散发病例报告后,要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②.疫情处置:县级CDC接到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后,应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48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和运送血清学/病原学标本。
③.从2011年6月起,出现单例的麻疹病例报告,也应按照麻疹爆发疫情开展相应调查工作。
2.2.2麻疹爆发疫情调查处置:
①疫情报告: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或接到疑似麻疹爆发疫情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CDC报告;县级CDC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不能排除暴发疫情的,应在调查结束2小时内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CDC;如果爆发疫情达到《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级别,应按照相关要求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
②麻疹爆发疫情调查:核实疫情,制定调查病例的定义;进行病例搜索,个案调查和基本信息调查;描述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验证爆发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和建议。
③麻疹疫情控制:A.常规措施有限制接触,确保正确、及时的临床治疗,补充维生素A。对麻疹病例的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加强监测,主动搜索。加强麻疹知识的健康教育。B.疫苗接种:对有麻疹病例社区的8月龄以上的0剂次儿童、1剂次儿童,均予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如果尚未接种第二剂次,无论是否已满18月龄),均予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对未完成麻疹疫苗两剂次免疫史的医务人员也应接种麻疹疫苗。接种时应注意麻疹疫苗接种禁忌。C.特定场所与人群的应对措施有学校与托幼机构爆发时,建议对8月龄~15岁不能提供充分免疫证据的学校与托幼机构儿童及其兄弟姐妹进行含麻疹疫苗再接种。医疗机构的预防性措施,那些未完成两次含麻疹疫苗接种者应尽早完成接种。所有暴露于麻疹病例的接触者均应做危险性评估,任何无免疫史者应进行隔离并进行适当的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和合作伙伴应迅速甄别重点区域,联合制定加强常规免疫工作的计划,采取补救措施提供额外的接种机会。小于12月龄以下儿童、孕妇、免疫抑制者应接种人免疫球蛋白。D.观察最后一例麻疹病人发病后21天内有无新的可疑病例,如果无新可疑病例出现,则考虑爆发终止。
④控制措施的评价:疫情得到控制后应及时评估,麻疹监测系统运转和爆发疫情发现的及时性;发生爆发疫情的原因。应重点调查未接种人群及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
⑤进行细致的麻疹爆发调查工作,可以提供造成麻疹病毒传播的有关因素,帮助修改或制定麻疹消除策略。
3.讨论
为达到消毒麻疹的目标,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①提高医疗机构控制麻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聚集性麻疹病例,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早期病例,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②做好流动人口及儿童麻疹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关键。定期在辖区内搜索“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适龄儿童,及时补种。
③各级医疗机构一旦发生麻疹临床和疑似病例,均必须采集合格血标本和鼻咽拭子送检,并在初步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④加强健康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易感人群自我保护意识。
⑤开展育龄妇女含麻疹类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