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心理干预措施

/ 1

白血病患者心理干预措施

王嫚

王嫚(河南省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河南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R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304-01

【关键词】白血病心理干预

白血病在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早已屡见不鲜已是现代人类文明生活中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组织器官浸润症状。患者发病到确诊,心理都比较复杂,其特点表现为:怀疑和侥幸,焦虑和恐惧恐、退化和依赖、悲观和绝望。加之白血病的基础治疗目前主要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这些药物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身心极度痛苦,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职业、经历和心理需求等有效地展开心理护理。

1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1焦虑和恐惧;一经初诊为白血病,往往给患者和家属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和社会对此类疾病的观念,患者初期表现为焦虑紧张、惊恐不安、行为失控等恐惧心理状态。以至于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良、血压波动、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等。同时由于输血、化疗的呕吐、脱发等副作用以及病友的痛苦或死亡的影响等造成的心理负担,将自己陷入死神即将来临和极度恐惧状态之中。

1.2怀疑和侥幸;患者常因发热、反复鼻出血,或者严重的贫血入院。因此,在焦虑和恐惧的同时,患者不相信会患如此绝症,对诊断持怀疑态度,甚至抱有侥幸心理,而希望仅仅是感冒、劳累等原因。

1.3退化和依赖:临床实践中发现多数白血病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担心,在行为上产生退化。自己能做的也要让家人做,过分依赖其家属,对医院环境不能很快适应,情感比较脆弱,意志衰退。

1.4悲观和绝望;多数患者难以接受这一诊断,但一经确诊,其心理上的支撑和期望彻底破灭,就背上了“不治之症”的思想包袱。表现为情绪低落,整日抑郁寡欢,沉默少语,不愿与正常人接触。加之治疗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会产生强烈的忧伤和悲观厌世甚至绝望的心理。这一时期的患者往往拒绝接受治疗和易于发生意外事件。

对于病情反复,经过长期的药物治疗、数次化疗、效果欠佳,甚至越来越差,其心理状况尤为令人担忧。伴随着时间延长和身体免疫力的下降,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其心理承受能力也达到了极限,对治疗完全失去了信心。此时患者往往对家属和医务人员语言行为产生敌对心理,临床表现为不与医务人员合作,拒绝治疗,因此也是意外频发时期。

2心理干预措施

2.1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情绪的好坏能影响病情的发展。焦虑、紧张、恐惧、绝望等情绪能使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促使癌细胞快速增殖,从而使病情恶化。相反,积极快乐的情绪能使机体免疫力增强,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发展。对于新入院的病人要热情接待,耐心介绍病区环境、住院规则、饮食陪护制度、查房治疗作息时间等,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对患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做到热情、体贴、耐心、关心、爱护,理解患者的一切举动,从而解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2给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应向患者讲解白血病的特点、治疗过程和方法,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对自己的所患疾病有所了解并举康复病例,疏导病人,多关心体贴病人,使病人感到生的希望。

2.3护士应该及时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焦虑,还要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防止家属的不良情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如:病房的光线要柔和,减少噪音,护士的态度要和蔼等等;采取适当的放松疗法,如按摩,听音乐,深呼吸等;进行卫生知识宣教,解除应激原对患者的刺激与困扰。

2.4医护人员应善于把握患者的情绪感受,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内心的恐惧,给患者提供渲泄的机会,通过渲泄使患者摆脱恶劣的心境,树立信心。并及时进行宣传,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热爱生活、钟爱生命,提高患者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及康复能力,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

2.5化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多,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化疗的重要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对化疗不良反应而产生的恐惧感。如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脱发、恶心、呕吐、出血、感染等情况,告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的活动;避免头部外伤;按时服药。低细胞期易发生感染,应听从医务人员的安排,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原则等。

总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用同情、劝导、启发、鼓励、安慰等方式与患者交流,帮助和指导患者分析和面对现实,以消除患者的疑虑、恐惧、抑郁和绝望,增强其生活的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