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放(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广东广州510318)
【摘要】随着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发展的深入,在承担医疗与健康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从学科发展要求与标准化建设看则显得相对滞后。本文着重从健康管理学科标准化建设的现状、滞后原因及其影响剖析入手,围绕重视健康管理标准化建设,转变服务理念;落实学科标准化建设措施,探索有效路径管理方法;以标准化建设为支撑,加强学科技术品牌建设等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标准化技术品牌
标准化工作现已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技术业务实践等方面,并取得良好成效,对加速医院正规化、现代化、制度化及科学化建设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日显突出。但从其学科实施标准化建设的进程看则显得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健康管理学科发展客观要求和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严重制约了学科建设发展的步伐。
1健康管理学科标准化建设的现状、滞后原因及其影响
在本世纪初,随着健康产业的确立,为适应市场,国内健康管理学科是逐步由体检中心发展起来的,一些民营医疗资本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参与市场竞争,正是由于各级管理者的重视和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健康管理学科已由仅以完成健康体检服务功能为主向健康体检与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与健康保健、健康干预与矫正治疗等多功能转变,服务的方式与手段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并成为各医疗机构新的社会、技术、经济效益增长点。但随着学科建设发展的深入,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标准化建设问题,对此,必须组织力量加予研究解决。
1.1学科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及滞后原因围绕学科标准化建设问题,近几年来已引起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部分健康管理学科的关注,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为规范行业的管理,2009年国家卫生部颁布执行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对行业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执业标准、服务规范等作出了规定和要求;一些学科对体检流程、检诊规范、服务质量等管理标准化问题组织研究和尝试;在技术标准化的应用方面,健康信息系统完善,但标准和规范尚不统一[1],随着先进健康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引进,尤其是民营健康管理公司的介入,在对一些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老年与幼儿等特殊人群的健康技术服务标准化等问题上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总体来看,由于国内健康管理学科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工作与技术标准化体系,很难适应学科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究其原因;(1)各级管理者,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对标准化建设问题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有些人认为健康管理等同于体检,其服务的技术含量要求不高,对学科发展客观内在规律缺乏科学判断,存在重健康管理的技术标准化工作,轻其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现象,国家和行业缺乏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法规性标准化建设执业要求。(2)学科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强,健康管理专业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无论是在学术理论,还是在应用技术上都相对滞后,存在其服务形式单一、部分学术理论与技术方法尚欠成熟、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如对不同人群健康体检项目套餐标准、健康服务保障模式、疾病重要阳性体征检出方法与手段、心理健康服务要求、综合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体检后续健康管理方法与内容等问题在理论和技术上正处于研究探讨阶段,这些无疑阻碍了学科标准化建设的进程。(3)人们虽然对医疗与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作为服务对象仍对医疗机构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方式、方法及目的等缺乏认识,一直以来习惯了“生病就医”的医疗模式[2]。在社会和大众缺乏主动参与的大环境下,不利于推动标准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1.2标准化面临问题对学科建设产生的影响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3]。从当前健康管理学科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看,其现状不尽人意,并对学科建设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具体反映在:一是难以适应健康产业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标准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作用,这决定标准化在学科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是标准化、量化、个性化和系统化,要求健康管理服务的具体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必须依据循征医学与循征保健标准、学术界公认的预防与控制指导及规范等确定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医疗成本的控制[4],发挥出最佳的社会、技术和经济效益,并以此赢得市场。二是制约了学科技术品牌建设发展的步伐。近几年国内健康管理学科建设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要打造成学科技术品牌尚需时日。学科技术品牌建设除受技术、人才、设备、信息等因素制约外,标准化建设是关键,它不仅是学科现代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的标志,更是支撑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当前健康管理学科要亟待解决标准化建设的问题还有许多,且任重而道远。三是对学科的综合服务质量管理缺乏科学依据。标准化工作涉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全过程,而对综合服务质量的评价则是以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为基础的,没有标准何谈质量。但目前在质量标准化管理方面现正处于摸索阶段,仍存在不少缺陷和盲点管理问题。四是影响了国内外同行学术水平的交流与提高。标准化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供学术交流的基础,否则难以在同行学术交流中产生共鸣。因此,标准化程度越高越能客观反映本专业的技术水平。由于国内健康管理标准化工作刚起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和学术上仍有较大反差,致使一些研究成果很难发表到国际高质量的杂志上[4]。
2加强健康管理学科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美国权威专家预言“二十一世纪是健康管理的世纪”,健康管理学科作为各医疗机构的对外服务的窗口,并在承担大众医疗与健康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着力加强其标准化建设工作已刻不容缓。
2.1重视健康管理标准化建设,转变服务理念。能否积极推进健康管理学科标准化建设稳步发展,各级管理者重视是关键。首先要准确把握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的内涵、客观规律和特点,认清标准化工作在学科建设上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其次要在工作思路上适应服务理念的转变,坚持“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理念,把医疗机构的防治工作前移。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上要适应由经验松散型向标准化、程序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管理必定要完成它由“配角”到“主角”的历史转变。第三要在服务理念、管理、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上树立创新发展的思维,着力打造学科技术品牌。面对学科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勇于挑战,在积极跟踪国内外学术动态的同时,把创新发展思维贯穿到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去,并注意寻求适应学科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
2.2落实学科标准化建设措施,探索有效路径管理方法。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科建设方方面面的工作。为从根上扭转学科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必须把其纳入法规管理的轨道。一是建立和完善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在《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建议国家、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从学科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上按健康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量化和细化可操作性的标准,尽早制定出台相应标准化管理规定,并把学科标准化建设内容纳入等级医院评审、行业准入考评范畴。二是发挥专业学会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组织力量攻关克难。各地健康管理专业学会要发挥其在学术和技术上的引领作用,组织力量有计划的把学科标准化建设问题作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包括:学科建设规模标准、管理与技术标准、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标准、服务质量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标准等问题,以推动学科管理和技术的稳步发展。
2.3以标准化建设为支撑,加强学科技术品牌建设。健康管理标准化的建立是二十一世纪的流行趋势[5],必须要以标准化支撑学科品牌建设的发展战略意识,科学谋划标准化建设工作,一是勇于开拓进取,摸索和制定适应学科发展的各项工作标准。标准化是一个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过程。在当前健康管理学科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各级医务人员要以时不待我、与时俱进的工作热情,在借鉴国内外同行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以创新发展为着眼点,结合学科的工作、技术和管理特点,狐好各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建立一个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学科标准化体系。标准的制定应遵循目标指向明确、准确、数量化、现实等原则进行设计和规划。现阶段重点注意解决的标准有: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标准、服务行为标准、技术检诊标准、健康评估标准、综合服务质量标准、体检后续健康管理服务标准、信息化建设标准等。二是注重做好标准化的培训工作,调动全员参与意识。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它不仅让各级人员在本职岗位上明白该干什么,更让其知道怎么才能把工作做好的问题。因此,标准化能否发挥最佳效果,培训工作是关键,按照标准化对象的性质、作用、专业类别不同,可采取专题讲座、流程演示、技术示范、外出参观见学、同行技术与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三是加强标准化建设的科学管理,努力提升学科的综合技术水平。标准化作为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对标准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内涵和措施的完善,可运用美国管理学家戴明的PDCA循环管理办法来指导工作实践,把客户与病员是否满意、效益有否提高作为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早日建成学科技术品牌。
参考文献
[1]张雪燕.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现状和方向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24(6),2163.
[2]杨迎春,巢健茜等.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卫生政策与管理,2008,35(22),4421.
[3]洪生伟.标准化管理[M].第6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15—16.
[4]王吉耀.遵循国际标准提高国内临床论文质量[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1);1—2.
[5]蔡利燕.”管理是服务”理念在体检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