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

/ 2

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

国生谭燚飞陈中付国兵(通讯作者)

——由《金匮要略》的“三因致病”而联系

国生谭燚飞陈中付国兵(通讯作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北京100078)

【摘要】推拿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其操作也应在中医理论框架指导下进行,就中医基本生理观而言,人之所有,不离气血,人体的正气(气血)本然的具有修复机体、维持机体良好运转的能力,推拿作用的发挥乃是通过手法作用于外形而引动气血的变化达到调理人体偏颇的目的,引即本于“人体脏腑气血之本能”,“襄退则恢复之,错乱则改正之,使之复归于正常”。运用推拿治病必须着眼于人体的气血盛衰虚实,其手法须得根据人体气血虚实变化来调整,如此才能称为中医推拿。本文从《金匮要略》“三因致病”出发,结合推拿的基本作用特点,导出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即除外一些外伤、外科类的疾病,大多疾病都可以囊括在推拿的治疗范围之下,这些主治的疾病大致分为两类:一为内脏疾患,一为四肢外体经络疾患。

【关键词】中医推拿;推拿原理;推拿治疗范围;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03-02

推拿,又称“按摩”,它在治病中的运用上可追溯到中医学产生之始,在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便可见到诸多膏摩推按之类的记载,而后,扁鹊用之于虢太子“尸厥”之治也载于典籍。推拿在早期的中医学发展中,与针灸、砭、汤药一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治疗疾病的众多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针、药渐至得到丰富的发展,而推拿却裹足难前而坠于野。尤其是置身于现代医学发展浪潮中,推拿如同整个中医学科一样陷入自证式发展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甚至在正规中医教材里,推拿与中医理论之间的联系也是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对中医的原理及治疗范围的论述也是在一种自我证明并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语言中呈现。笔者回归中医理论根基,从《金匮要略》“三因致病”出发,结合推拿的基本作用特点,导出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意图为中医推拿理论体系的重构打下基础。具体论述如下:

1推拿定义

1.1中医院校教材的定义

在中医院校的《中医推拿学》教材中如此定义“推拿”:“推拿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1]参阅各个版本,对此呈大致一样的解释,并在阐释其治疗的基本原理时,用上了现代的“功”、“能”““、“信息转换”等名词,具体叙述如下:“医生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患者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从而起到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这种功也可转换成各种能并深透到体内,改变其有关的系统内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2]。教材中关于推拿的作用原理及定义,大致描述推拿的两种用途:一是“纠正解剖位置”,即所谓理筋、正骨;一是“改变其有关的系统内能”,即治疗各种内科疾病。教材中用上当时最流行的物理学名词,但如此的自我证明式解释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关联性却不强。

1.2什么是中医推拿

推拿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那么它必须在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手法治疗才能称为“中医推拿”。若满眼仅是肌肉的放松、粘连的解除等等,这样不但限制了推拿治疗范围,更由于其指导的理念问题导致其名实不副。

在中医推拿中有“所见即所能”的说法,即医者的认识到了什么程度,推拿疗效便就能随着提高到如何程度。比如,医者眼之所见为肌肉、骨骼、微循环、血管、神经等,那么他能做的便就只是放松肌肉、调理错位、松解粘连等,这也注定了他们只能大部分以局部操作为主,去寻找“具体”损伤的“病灶”,却难以理解有的医者只通过点按远端的“穴位”也可以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的原因,更难理解为何通过对推拿手法的变换来治疗各种看似不相干的脏腑杂病。因为后者眼里是气血、脏腑、经络,后者是中医推拿,前者至多能叫物理疗法。所以若要弄明白中医推拿的原理及推拿如何治病,就得先明白中医学如何看待人体、如何看待疾病。

2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

2.1传统中医看待疾病的角度

关于疾病所由来,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言:“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这里还需要理清楚一个问题,即此所言“三因”与后世中医里的“三因”的区别。我们也看到后世对疾病的总结也有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等。我们不难发现后世总结病因多是向外界寻求,多是着眼于外在的总结,然而外在的病因可以千千万万,却不能忽视疾病产生需要看人体正气的强弱这一必要条件。《内经》里认为人身气血的盛衰为疾病发生、进退的根本,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说法”。所以立足于本身正气的强弱来看疾病的发展,才是真正捷要之法,否则离开人体的正气谈病因则“流散无穷”。在《素问?调经论》有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如此便可理解《金匮要略》中的“三因”说了。以人体气血为着眼点,则疾病不外三方面:一者为内脏疾患,此类乃脏腑气血不足,不足以抵御外邪,外邪一至便直接内中脏腑,此类疾病之所以产生是内脏虚弱之故,故而称“内所因也”;再者为四肢外体经络的疾患,此类疾患脏腑气血不算太弱,仅稍显不足,所以导致脏腑外的气血通道——经络中的气血多有不足,所以外邪一来,便由皮毛中于经络,由于脏腑气血尚足,尚可抵御而使正邪交争于经络,而致“血脉相传,壅塞不通”,因不在脏腑故称“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则为房室、或者刀剑类、虫兽类等意外所伤,此类疾病发生多不可预期,且发病与否多与脏腑气血之盛衰关联不大,需得“调护得当,慎避之有时”方可,故称为第三因。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在论述疾病时,多强调自身的气血状况,因为外因可以无穷尽,数不胜数,发病的决定权却只在人体的“气血”盛衰而已,所以才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说法。

2.2推拿的本然原理

在中医的眼里看到的人体不是肌肉、骨骼、血液循环、神经等,而是支撑这些有形人体得以正常运转的气血、经络、脏腑等等,或者再简洁一点,人的生老病死不过是气血盛衰变化的过程而已。人的生命只要存在,那么人体的气血就会为了维持机体的健康存在而努力,即,人体的正气(气血)本然的具有修复机体、维持机体良好运转的能力,之所以人体生病,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了,在某些方面不足以维持机体的功能,但,绝不会放弃对使机体复归于“常”的努力。中医的推拿技法与其他中医治病的方法一样,所着眼的便也是“气血而已”,只是比其他方法更彻底的抛弃对外界工具的依赖,(如汤药借助药物的偏性发挥作用、针灸借助银针、艾火发挥作用),所以使得推拿更为简单、易操作。

推拿治病不假借外物,全依靠于患者的气血状况,顺其势而调之。正如王雅儒先生在《脏腑图点穴法》的序中所言:“此术乃就人体脏腑气血之本能,襄退则恢复之,错乱则改正之,使之复归于正常”。所以推拿能治病是缘于“就人体脏腑气血之本能”,所以针对上文所言的三大病因,除开第三种病因的发病与本人气血盛衰关联不大外,其余两种皆是本于人体气血盛衰状况。

2.3推拿的治疗范围

由《金匮要略》的“三因致病”,也可知推拿可治两大方面疾病:一者为内脏疾患,一者为四肢外体经络疾患。两大疾病的治疗皆是本于人体的气血状况,而针对这两种状况分别有不同的手法:对于四肢外体经络疾患,多以疏通为主,手法偏重,一般侧重于局部操作;而对于内脏疾患,则多用调补为主,手法偏柔和,一般侧重胸腹部操作。但是这也没有绝对的操作界限,因为四肢外体经络的疾患也是本于内的不足,有时也需要配合内脏的调理才能有好的效果。

胸腹部尤其是腹部是人体能从直接外触及脏腑的地方,脏腑功能出现异常时,其气血阴阳虚实必在胸腹部表现出来,通过胸腹部的推拿点按便可以直接调理脏腑气血,因此,胸腹部也是大多数脏腑推拿流派的主要操作部位。在《灵枢?胀论》里有言:“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夫胸腹,脏腑之郭也。”在推拿界较出名的一部著作《厘正按摩要术》中亦言:“胸腹者,五脏六腑之宫域,阴阳气血之发源。”再者,外形实是气血的有形固化,两者联系紧密,“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形因气聚而合,气足则充养形体,气弱则形体变而为气。在张景岳的《类经附翼?真阴论》中对于形体重要性及“形气之辨”论述的颇为精到:“阴不可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不可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也”,外形乃脏腑之郭,是保气、载气者。“所谓真阴之象者犹家宅也,犹器具也……所贵乎家宅者所以蓄财也,无家宅则财必散矣;所贵乎器具者,所以保物也,无器具则物必毁矣。”所以调整外形便可以调整到内部气血的改变。某一阶段人体外形的变化实是此一阶段内气血状况的反应,所以通过人体外形的变化可以推导出此一阶段其人的气血状况,犹如通过河床上的变化来推导出河流水量的动态变化一般。

3总结

推拿,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其操作也必须是在中医理论框架下指导进行,推拿的治病原理乃是通过手法作用于外形而引动气血的变化达到调理人体偏颇的目的,引即本于“人体脏腑气血之本能”,“襄退则恢复之,错乱则改正之,使之复归于正常”。在推拿临床中,必须着眼于人体的气血来诊断治疗疾病,其手法须得根据人体气血虚实变化来调整,如此才能称为中医推拿。

而在推拿的治疗范围上,除外一些外伤、外科类的疾病,大多疾病都可以囊括在推拿的治疗范围之下。这些主治的疾病大致分为两类:一为内脏疾患,一为四肢外体经络疾患。

参考文献:

[1]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推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6

[2]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