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理障碍的护理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理障碍的护理干预研究

宋仁芳

宋仁芳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血透室江苏泰州225500)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探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确诊90例有心理障碍的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措施。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能明显改善CRF病人心理障碍,增进病人的身心健康。结论: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256-02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储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几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仍在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每百万人口中,每年大约有100~150人发生肾功能衰竭[1]。慢性肾功能衰竭不仅引起患者的生理失衡,更易引起患者的心理失衡,从而心理障碍,其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均起到严要不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资料来源:选择我院肾内科及血液透析中心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CRF患者,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符合焦虑抑郁心理障碍者90例。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20~72岁(45.6±9.5岁);病程2~9(5.23±2.86)年;透析时间(3.21±1.02)年。

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干预组),每组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病史、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45例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给予心理干预:①知识宣教其内容包括疾病知识、保健知识、饮食知识及药物知识,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位患者的资料,针对的给予具体分析、解释、疏导和指导,使患者有正确的健康行为,从而帮助患者有意识的改变生活方式,提高对疾病的监测能力,以获得及时的治疗,从而延缓病情发展,改善身体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②护患沟通首先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加患者的信任,利用与患者的接触机会耐心、仔细的聆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的想法,指导患者正确看待病情、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给患者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减轻焦虑不安,从而处于接受治疗及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③心理状态评估与干预护理人员应从各方面了解患者的个体情况,并根据获得的信息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和评估,首先帮助患者适应角色的转换,并可以用临床病例来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及时解决患者血透过程中的各种不适,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从而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鼓励患者回归社会,体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心态。④情感支撑良好的社会支持与人类健康存在着肯定必然的联系,能够有效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其疾病过程长、治疗费用高以及预后不良等因素,患者在生理、心理上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去了解患者的家属、朋友等相关情况,鼓励其多给予患者感情、经济等方面的支持,使患者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朋友的关心,从而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⑤心理暗示疗法将暗示、音乐疗法融人治疗过程,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镇静,提高患者自主能力,全面提供优质、有效的护理对策,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⑥必要时药物治疗重症心理障碍者,可在精神科医师的指导下给予适当的抗抑郁药物治疗。

在心理干预前后均对两组患者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从而了解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情况。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

比较见表。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前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及本组干预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表对照组与干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后能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生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等,增进病人的身心健康。

3.讨论

心理障碍(抑郁焦虑)是一种与不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关的优虑和不良情绪,它使人感到不安和不适。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病情长、治疗费用高、以及无法确定疾病的预后,直接导致了心理障碍的产生,严重了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自杀,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均应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随着“生理一心理一社会”整体化医疗模式的转变,社会支持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理障碍转归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2],血透中心护士在面对每例患者时都应提供更多医疗服务性质的、情绪性、信息性的社会支持[3],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认知、行为模式、生活事件应激量及频率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式的干预,以减轻、控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抑郁状态并缓解常见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心理障碍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稳定病情有重要意义,在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叶任高.肾脏病学[MI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81.

[2]卢祖洵.社会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7—138.

[3]KutnerNG,ZhangR,McClellanWM.Patient—reportedqualityoflifeearlyindialysistreatment:effectsassocia—tedwithusualexerciseactivity[J].NephrolNursJ,2000,27(4):35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