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威1侯鹏桓1钱洪爽1陆昊2
1(吉林省舒兰市中医院132600)
2(吉林省舒兰市七里卫生院132600)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补阳还五汤在临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加减运用。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来本院门诊就诊的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中医辨证后,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治疗,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30d为一个疗程,服药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用药1~3个疗程后,显效33例,占55.0%;有效24例,占40.0%;无效3例,占5.0%;总有效率为95.0%。结论:中医辨证规律用药,补阳还五汤加减运用治疗中风恢复期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088-02
1.引言
脑梗死作为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占脑血管疾病的85%左右,其生存者中约70%~8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致残[1]。补阳还五汤原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治疗中风的益气活血代表方,沿用至今且疗效显著。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来院就诊的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辨证后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1一般资料
全部60例患者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来本院中医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发病2周至6个月,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中风恢复期。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5~72岁,平均58.5岁。合并高血压患者39例,冠心病者26例,糖尿病者25例,高血脂者21例。
1.1.2诊断标准
①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
②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患者均作过头颅CT或MRI确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言语不清,肢体偏瘫,神志痴呆等。
1.1.3治疗方法
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加减
处方:黄芪30~60g,赤芍15~25g,川芎10~20当归15~30g,地龙10~20g,桃仁10~15g,红花10~30g,丹参15~30g,牛膝15~25g,桑寄生15~30g。
加减:肝阳上亢者可加石决明、龟板、龙牡、天麻、钩藤;口角流涎可加石菖蒲、远志;口眼歪斜可加僵蚕、全蝎、白附子;面肌痉挛者可加钩藤、白芍;痰热重可加竹茹、黄芩、胆南星;肝肾阴虚可加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加党参、太子参、白术;血虚者重用当归,加熟地、阿胶;大便干结加大黄、火麻仁;小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以温肾固涩;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加桑枝、络石藤;双下肢瘫软无力腰膝酸软者,加熟地、山萸肉、威灵仙,甚者加牛膝、川断、桑寄生。偏瘫日久,用活血药效果欠佳者,酌加蜈蚣、水蛭(单包,研末冲服)。临床中发现,中风恢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可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半夏、夏枯草、钩藤;中风恢复期合并冠心病患者可加节蒲、远志、苦参;中风恢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可加玉竹、天花粉、葛根;中风恢复期合并高血脂患者可加山蒲黄、虎杖。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1~3个疗程。
1.1.4疗效评定标准[3]
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思维清楚,语言及四肢功能大部分恢复,生活基本自理。
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思维较清楚,语言及四肢功能有所好转。
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2.结果
中风恢复期患者共60例,用药1~3个疗程后,显效33例,占55.0%;有效24例,占40.0%;无效3例,占5.0%;总有效率为95.0%。
3.结论
根据中医辨证规律用药,临床中补阳还五汤加减运用治疗中风恢复期有明显疗效。且临床中发现,中风恢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可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半夏、夏枯草、钩藤;中风恢复期合并冠心病患者可加节蒲、远志、苦参;中风恢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可加玉竹、天花粉、葛根;中风恢复期合并高血脂患者可加山蒲黄、虎杖。
4.讨论
中风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很高,而且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4]。中风恢复期指中风发病在两周或一月以上至半年以内,其病机大都为气虚血瘀[5]。中风恢复期病程较长,由于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筋脉失养而致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由于气虚血瘀、风痰闭阻、舌本失养而致言语不利、口角流涎,气虚推动乏力,固涩无权见可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动则汗出或伴二便失禁等症状。
中医药在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有明显的优势。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虚无气,必停留而瘀”。中风恢复期属气虚血瘀之证,由于气虚不能运血,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导致肢体废不能用。治疗则以补气养血、祛瘀活络为基本法则[6]。而补阳还五汤正是切中气虚血瘀之病机而设。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配以归尾为臣药,活血祛瘀而不伤血;川芎为血中气药合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用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加牛膝、桑寄生合用以补肝肾强筋骨。诸药合用,补气活血,扶正祛邪,疗效显著。临床处方时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邪正盛衰等灵活加减运用。
临床中发现中风恢复期伴高血压患者可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半夏、夏枯草、钩藤等中药能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夏枯草能清肝火,散郁结,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且伴有头痛、目眩、耳鸣、烦热、失眠等症状。半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钩藤能平肝熄火清热,可用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通、目赤等症。除此之外,中风恢复期患者合并冠心病患者加节蒲、远志、苦参;糖尿病患者加玉竹、天花粉、葛根;高血脂患者可加山蒲黄、虎杖,都起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口角流涎加石菖蒲、远志以开窍导痰;口眼歪斜加僵蚕、全蝎、白附子以化痰散结、祛风通络;面肌痉挛者可加钩藤、白芍以滋阴养血;痰热重加竹茹、黄芩、胆南星以祛痰清热;肝肾阴虚加枸杞、女贞子、旱莲草以补肝肾、滋阴清虚热;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加党参、太子参、白术以行气补气;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生用黄芪大剂量则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之药,而在于活血通络兼顾逐瘀,所以,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用补气来行血通络。血虚者重用当归,加熟地、阿胶以补血;大便干结加大黄、火麻仁、肉苁蓉润肠通便;小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以温肾固涩;偏瘫日久,用活血药效欠佳者,酌加蜈蚣、水蛭粉(研末冲服)以活血化瘀通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加桑枝、络石藤;双下肢瘫软无力腰膝酸软者,加熟地、山萸肉、威灵仙,甚者加牛膝、川断、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
以中医药辩证用药规律,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明显。中风病人的恢复期大都比较长,一般需要3~12个月。如果中风病人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经过3~12个月的治疗还不能基本恢复,那就发展为中风后遗症期了,中风恢复期是中风病急性期与后遗症期的中间阶段,是一个枢纽阶段,可见补阳还五汤的合理加减运用对中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尤为重要。
上述临床观察表明,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明显,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峻补元气,少佐活血化淤之品,以补为通、寓通于补,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气为血帅”的理论,为补气活血代表方,是治疗中风恢复期的重要方剂。在中风恢复期的治疗用药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合并症等因素合理灵活运用补阳还五汤,继续发挥中医药在中风恢复期治疗中的潜力和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文艳,王松龄.中风防治灵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2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4:28-2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
[4]雄晓东,连新福,孙玉芝.中风病血瘀证文献研究综述[C].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究会论文集,2005,370-372.
[5]黄志美.脑心通与华佗再造丸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70-71.
[6]李淑芳.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药,2008,28(4):50-51
[7]张丽萍.补阳还五汤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现状[J].中国药房2007,33(18):2629-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