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聂珊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聂珊琳

聂珊琳

隆回县人民医院4222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SAS、SD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预后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负性情绪

冠心病史临床常见的身心系统疾病,冠心病不仅给患者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还对患者情绪有不良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多数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1],负性情绪的存在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2]。目前。临床常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冠心病患者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患者。观察组有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为40~77岁,平均(56.9±2.9)岁;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7.2±1.3)年。对照组有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57.4±3.1)岁;病程为1~17年,平均病程为(7.5±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配合医生及护士接受治疗,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并给予相应的饮食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①认知干预:冠心病患病人群没有特定性,一般人均可患病,因此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及生活经历等会有所不同,护士应接受患者教育程度的不同及生活经历的不同,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首先为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治疗理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鼓励和激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形成正常的思维,可采用示范法及行为阻断法[4]。②理疏导:冠心病患者病情复杂、易复发,而且病程长难以治愈,长期的治疗也会给患者及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的痛苦。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了解患者的情况,分析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根据患者情况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使患者从负性情绪的阴影中走出来,开导患者,使患者形成良好的心态。③健康宣教: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及家属疾病控制及预防的措施,包括饮食指导及生活护理等。突出家属在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支持,从而消除不良情绪。④放松疗法:护士指导患者做适当的身体锻炼,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的方式减轻压力,同时提高肺活量,提高血氧浓度。鼓励患者听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等。

1.3疗效判定

对观察组及对照在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系统的评价,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分,SAS评分>53分表示焦虑程度高。SDS评分>50分表示抑郁程度高[5]。按HAMD评分评定两组负性情绪效果,痊愈:HAMD评分<7分,精神症状正常;显效:HAMD评分比护理前减少≥50%,精神症状明显好转;有效:HAMD评分比护理前减少25%,精神症状轻微好转;无效:以上指标均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6].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组别nSASSDS

观察组5642.1±2.343.2±6.9

对照组5655.1±12.554.9±12.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偏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护理具有明显的改善负性情绪的作用。这与护士自身素质及护理措施的实施有重要的联系。护士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评估,从而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过程中需要护士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一步通过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护士向患者家属及患者讲述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认知,另外配合合理的饮食护理,使患者精神及心理上都得到关心和支持,患者感受到关爱,进而消除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VuralM,AcerM,AkbasB.ThescoresofHamiltondepression,anxiety,andpanicagoraphobiaratingscales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J].AnadoluKardiyolDerg.2008,8(1):43-47.

[2]Frasure-SmithN,LesperanceF.Depressionandanxietyaspredictorsof2-yearcardiaceventsinpatientswithstablecoronaryarterydisease[J].ArchGenPsychiatry.2008,65(1):62-71.

[3]程霞.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67-168.

[4]邬明芳.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明村卫生,2015,9(18):61.

[5]陈晓晖.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0):185-186.

[6]孟雅丽,翟秋翎.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7):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