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柏(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江苏盐城224000)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4-050-02
初中语文教学,我时常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怪现象:经过小学至中学八至九年正规而系统教育的中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往往只是用一、两个字、词或短语,干巴巴地回答,不但缺乏最起码的完整性,更谈不上应有的条理性和内容的准确性。
《语文课程表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而说话能力是阅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说话能力训练的目标是:言之有物,忌空洞;内容具体,有条理;清楚简要,准确生动;紧扣话题,有针对性,观点鲜明。
据此,多年来,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努力尝试,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和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等途径、方法,着力学生的说话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一、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强化训练。
(一)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前演讲活动。
1、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有梯度的训练。
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社会阅历、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学习任务轻重各不相同的特点,作如下设计:(1)初一年级课前五分钟演讲,每次课前指定五个人,每人一分钟,可带稿演讲;(2)初二年级课前四分钟演讲,每次指定四人,每人一分钟,脱稿演讲。(3)初三年级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次随机抽样三人,每人一分钟,即兴演讲。
2、制定评分标准,组建评委会,实行打分评比。
颁发由班主任签章的荣誉证书,评出:"每周之星"1-2人;每月"讲坛新秀"3-4人;每学年"演讲大师"5-6人。并与学生的期末考核挂钩,视获奖级别酌情加分,为每学年的"三好学生"、"优秀学干"评比,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3、分层次拟定演讲内容。
(1)初一小同学人小,阅历浅,以故事型演讲为主,选些演讲难度小,与其生活贴近、有话可说的题目,如"向你介绍我"(刚入学时),"我真--","我的乐园"等。
(2)初二年级同学,可选些有一定难度,与其成长历程有关的题目,如:"再次向你介绍我","今天,我十四岁"等。
XX中学XX年级XX班课前演讲竞赛一览表
(3)初三年级同学,以议论性演讲为主,选些尊师类,立志奋斗类或"一事一议"类题目,如:"小议尊师"、"一切,为了明天"、"命运,不相信眼泪"。
这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利用了演讲活动的竞赛性、感召性等,有助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个性,达到了既能提高其说话能力,又能优化其心理素质,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
(二)立足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训练:
口头表达要把内部语言迅速外化为外部语言,这是一个较为繁杂的过程,教者在训练中必须立足学生实际,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1、《新课标》要求初一学生从回答交谈,到讲述见闻,都要使用普通话,并要做到语言清晰,意思完整、明白,条理清楚。
说好普通话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基础,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前提条件。
(1)首先从"读"入手,并要求用普通话朗读。通过课文导读,培养其兴趣。可使用中学教材配套的朗读磁带,教师也可用普通话绘声绘色地范读,带读课文,努力营造一种学说普通话的浓郁氛围,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指名读,转变为主动地自觉跟读。另外,教授那些声情并茂的课文时,可采用感情朗读和分角色朗读训练。如:《春》、《济南的冬天》等文,指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切身体会作者的感情;而《皇帝的新装》等文,则可指导学生分角色绘声绘色地朗读,从而让学生感悟、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
(2)采用口头复述的方法强化训练。
口头复述是一种讲述性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中进行口头复述训练时,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课文加以变化,做到因文而异,因生而异。教者要在复述前、复述中应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整体,抓住复述要点,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样的训练,既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清晰性、完整性,又能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新课标》要求初二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按一定顺序,运用适当的方法,准确、清晰地口头介绍事物,说清楚事物的特征。
经过一年的训练,初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这时,可结合说明文单元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口头作文训练。学生口头作文后,鼓励学生再将所说的写下来,经过说后的写,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又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写文章又可以发现自己说话的某些不足之处。关于这一点,叶圣陶曾精辟地指出:"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
3、《新课标》要求初三学生扣住话题发表意见,观点清楚,有一定说服力。
学生到了初三,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也日益发展,应以议论型口头表达训练为主,培养其鉴论、评论的能力。要求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生活实际和学习情况,紧扣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并能用充足的理由、确凿的论据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便可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质量,增强口头表达的针对性,严密性和逻辑性。
二、课后,积极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多渠道地进行训练。
1、开故事会。此训练形式,寓练于乐,大大激发听者、讲者兴趣。要求学生精选典型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说,可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乡土教材、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如《我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周恩来故事》等,利用活动课,每周举行一次,每月评选出三至四位"故事大王"。
2、召开灵活多样的主题班会。
爱国主义教育:召开《我与总理比少年》主题班会;
立志奋斗教育:召开《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班会;
中学生敏感问题:开展《中学生能否早恋》大辩论,班会由班干部轮流主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组织、策划课堂剧排练和表演。
利用名篇,学生自编自导,粉墨登台。用多彩多姿的语言,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主题。
4、组建文学兴趣小组、影评小组。
鼓励学生畅谈观后感,训练中,切入口要小,哪怕只抓住影片中一个镜头设计,乃至一个道具的巧用,畅谈自己的真切感受。积极引导文学兴趣小组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如"2008奥运--北京"以及"世博演绎的新生活"等,展开评说。
5、举行全校性演讲竞赛。平时,借助现代化电教手段,放映名人演讲录像,进一步授之以法,学习名人演讲的风度、体态、语言和技巧。全校性的演讲比赛能以更强的竞争意识、更大的场面、更高层次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进行采访活动。可鼓励校报、班报、团队报的学生小记者,在总编(老师)的带领下,跨出校门,走向社会,到一些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大户处,进行实地采访。可以充分进行听说训练,既可以更高层次地培养学生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同别人进行对话的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一举两得。
总之,口头表达能力具有综合性,口头表达是一门综合艺术,教者只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持之以恒地扎实训练,就能切实有效地逐步提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