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交往就这么简单-------浅谈如何让孩子爱交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孩子交往就这么简单-------浅谈如何让孩子爱交往

蔡之余

加瑞安市汀田第五小学蔡之余

[内容提要]

小学阶段是人际交往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相当重要的阶段。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和维持起来的。让学生拥有与人交往的机会,教学生与人交往的技巧.

[关键词]

交往的空间友谊的氛围微笑的脸感恩的心灵巧的嘴

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多,他们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小学阶段是人际交往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相当重要的阶段。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和维持起来的。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为孩子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才会爱交往、会交往。

一、让学生拥有与人交往的机会

1、让家长给孩子交往的空间

现在的家长把分数看的比任何事情都大,什么时候脑子里都想着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多做点习题,认为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所以孩子想出去找朋友玩时,家长就会找出一些理由阻拦,有意无意地限制和减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教师首先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讲明孩子们一起游戏的重要意义,让家长知道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离、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让家长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如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或亲戚朋友家去玩,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他人交往,可以让孩子邀请伙伴来作客,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作客,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嫌吵、怕乱、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拒绝让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对做客的孩子要热情、温和,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主自由的交往环境。

2、让教师给学生增进友谊的氛围

作好了家长工作,作为教师,在学校里我们要有意创造孩子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学生之间的交往伙伴有一定的选择倾向,那些思维活跃、活泼开朗的幼儿常常能找到游戏伙伴,交流过程中,常能等到一些新鲜的意见,而那些智力发展迟缓、不善表达、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往往游戏伙伴也很单调、贫乏。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组织学生生活时,应注意观察他们的行为,调节孩子交往伙伴的对象,使他们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教育经验表明:低年级可通过讲童话故事、模拟角色表演;中、高年级则可采用创设情景,如举行“为同学祝贺生日”活动、开展“与同学对话”活动,组织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或对学生进行集体谈话等形式进行。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中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使他们通过交往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在班内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的氛围。这样孩子们的交往也就会融洽和谐很多。

二、教学生与人交往的技巧

1、要有一张微笑的脸

微笑是一切事物的通行证。电视节目主持人都很注意微笑:汪涵的微笑幽默平实、罗京的微笑真诚质朴、小强的微笑亲切自然、董浩叔叔的微笑乐观爽朗,这些都增添了他们的人格魅力,结下了“观众缘”。老师上课时候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喜欢那些神情专注脸带微笑的同学。一张笑脸就是一封介绍信。

要让孩子们知道发自内心的微笑能让人觉得你很好相处,是最好的交友“武器”。而且经常微笑能让人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

2、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个篱笆三个帮,一个好汉三个帮。”人与人相处,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当别人帮助了自己时,请不要忘记道谢。还是歌词写的好:“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长存一份感激之心,甚至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做人的一项基本素养,是交友的最好的“钥匙”。

3、要有一张灵巧的嘴

在与人交往中,少用非尊重性、破坏性的语言,多用诚恳的、建设性的话语,使交往具有一种弹性,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多用“我字句”,少用指责的语气。如,当同学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时,如果说,“你真坏”、……往往使人感到受伤,造成僵局。如改成“我很遗憾,你会这么做”等。就没有那种杀伤力了,如果能幽默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如;

有一位同学,其貌不扬,登台唱歌时下边有同学喊:“长得这么丑,还在我们面前唱歌。”但他不慌不忙地说:“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下面我就演唱《只要你对我好》这首歌。”这种机智大度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一张灵巧的嘴,不是让你满口胡说,是让你在与人交往使更融洽。而幽默可显示你的睿智,让人轻松快乐,是交友的最讨喜的“服装”。

总之,让学生学会如何交友,如何与人相处,是我们老师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要不断的去观察学生,了解他们,以便更好的帮助他们,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就拥有开朗向上的交际能力。

[参考资料]

1、《小学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

3、百度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