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咨询者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艾滋病咨询者心理护理

叶萍

叶萍(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中医院546899)

【摘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咨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对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心理护理干预介入方法、主要措施和应用效果,进行简要的概述,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结合我院开展类似工作的经验,对艾滋病咨询者心理护理进行总结,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艾滋病咨询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260-02

艾滋病(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自从1983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至今,其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经医疗工作者多年努力,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至今仍无法治愈,为此它不仅给感染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给感染者心理上带来的痛苦可能更为严重[2],如艾滋病患者多存在心理障碍、自杀率高、社会参与性低等众多问题,本文将心理护理应用于临床中的作用、发展趋势进行概述,探讨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意义。

1常见心理问题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高,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自卑心理,艾滋病常被人们误解为“脏病”、“见不得人的病”,病后乱投医或以迷信方式治疗,造成病情延误甚至恶化,在不得已而去医院就诊时,则羞于启齿、不肯详述病史,甚至编造病史,这些均不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3],这种情况在农村等落后地区表现的更为严重,医生对照此类患者要有热情态度,为患者保密同时指导其正确治疗;自罪心理,艾滋病多数通过性传播,患者因此产生自罪感,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也普遍存在,患者易产生被社会遗弃感,这种不健康心理发展下去患者易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医生对艾滋病患者应持理解、同情、帮助的态度,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恐惧心理,艾滋病自今无法治疗,并且担心传染给家人,恐惧心理使机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降低机体免疫力,长期紧张还会导致食欲下降、失眠等症,医生应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面对现实的心态对待艾滋病,消除其恐惧感和紧张情绪[4];悲观绝望心理,艾滋病久治不愈,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容易产生悲观绝望心理、自暴自弃,严重的还会仇视社会,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使其对艾滋病有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并说服其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和配合治疗。

2护理干预措施

2.1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艾滋病患者接受心理咨询能使机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发生显著改变,为患者提供高效的心理咨询服务,能正确指导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5]。

2.2情感支持情感支持主要从社会、家庭、医生三方面切入:社会支持是指患者与社会各方面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患者获得社会支持是最具潜力的资源,对于维持患者健康心理、提高免疫力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实际生活中人们对艾滋病的传染性等知晓度不足,对于艾滋病患者均会躲避、孤立,这些行为对于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为此应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6];家庭支持是患者情感支持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家庭除提供物质支持外,对于影响患者的行为和治疗依从性起到关键作用,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对于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主要环节;医护人员可通过专业指导,让患者全面认识疾病知识,减轻艾滋病患者的负罪感和心理问题,一些极端患者在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疏导时,会仇视社会和报复行为,医护人员的专业疏导能显著消除这些心理问题,有研究证明,医护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态度、护理意愿与患者健康心理状态呈显著正相关[7]。

2.3人性化护理许多临床资料和研究显示,艾滋病病人在承受高额的治疗费用外,还会承受社会的歧视和不理解,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厌世、消极对待疾病的态度,造成艾滋病患者自杀率高于其它人群,医务人员开展人性化护理能拉近两者情感上的距离,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爱、重视,在家人之外获得必要的情感支持和理解,由此消除不良情绪和减少身心压力,对于患者康复与配合治疗具有积极意义[8]。

2.4健康教育目前尚无预防和治愈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和药物,寻找经济有效的防控手段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健康教育则是一种较为有益的措施,艾滋病不仅涉及到患者本人,还是个社会问题,开展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使潜在的高危人群如何懂得保护自身和他人,对于防控艾滋病传染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卫生干预手段,健康教育应将患者、家庭、社会共同纳入危害教育范围,积极开展预防知识、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护的健康教育[9],又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性,则需要医生采取个别指导、咨询诊疗等个性化服务,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教育对象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防控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小结

艾滋病自从美国1981年发现首例以来,一直是最受歧视的疾病,随着我国开放程度和外界交流步伐的加快,艾滋病感染已进入流行期和高发期,并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转移的趋势,虽然我国当前总感染率很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感染艾滋病的患者绝对数较大,这部分人群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并做出极端行为,对于社会和个人家庭造成极大危害,对于单个感染个体而言,每个感染者均有自己的故事,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感染都是不幸的,如果减轻患者身心压力和提高社会接纳程度,成为医疗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目前仍无预防和治愈药物的情况下,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是最为有效和经济的干预方法[10],为此许多医疗机构均开展了类似患者的心理护理服务内容,一些具体条件的大型综合医院,还专门开设了专门的科室,从现有的文献和临床研究结果看,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健康心理状态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艾滋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面临不解公众的歧视、憎恶和抛弃时,及时介入心理护理干预显得非常必要,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和促进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丽君,黄华珍.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11(6):150-152.

[2]方映娜.歧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学卫生导报,2010,16(11):1367-1369.

[3]周秀英.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6):67-68.

[4]BoothC,GarciaDA,YouleM,etal.PrevalenceandpredictorsofantiretroviraldrugresistanceinnewlydiagnosedHIV-1infection[J].JournalofAntimicrobChemother,2007,59(3):517-524.

[5]陈笑芬.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99-3000.

[6]王凤廷,刘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J].天津护理,2010,18(5):294-295.

[7]许日波.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内科,2010,5(2):200-201.

[8]JiaH,UpholdCR,WuS,et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mongmenwithHIVinfection:effectsofsocialsupportcoping,anddepression[J].AIDSPatientCareSTDS,2004,18(10):594-603.

[9]肖寒,张利霞,罗永燕,等.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对检查依从性及CD_4+T细胞计数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B):560-562.

[10]潘彩芳,许日波,卢祥婵.心理支持对艾滋病和结核双重感染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4):110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