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冻干)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冻干)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观察

陈志玉

陈志玉

(大方县中医医院贵州大方551600)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冻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予脑蛋白水解物、常规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治疗组予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冻干)治疗,14天为1疗程;对照组静滴丹参注射液,14天为1疗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冻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依达拉奉血栓通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192-02

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老年性痴呆的第二大病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治疗脑梗死,降低老年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尤其重要。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冻干)治疗脑梗死38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脑卒中患者136例,符合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病例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这些患者均在发病数小时至3天内入院,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肢体麻木,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治疗组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70岁以上8例,60~69岁19例,45~59岁11例,平均64.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者11例,冠心病者10例,吸烟者14例;基底节梗死18例,腔隙性梗死9例,小脑梗死3例,额叶梗死3例,枕叶梗死4例,侧脑完前角梗死1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70岁以上10例,60~69岁18例,43~59岁9例,平均63.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例,糖尿病者13例,冠心病者11例,吸烟者12例;基底节梗死19例,腔隙性梗死7例,小脑梗死2例,额叶梗死3例,枕叶梗死3例,分水岭梗死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既往病史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同样给予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常规病因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滴完,每日2次,血栓通(冻干)450mg溶解后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

1.3疗效判定: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进行疗效判定,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基本治愈、显著进步加进步合计为总有效。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72.97%,治疗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结果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都没有异常情况发生,依达拉奉和血栓通(冻干)对患者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治疗后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症状,常以急诊入院,而且患者和家属对该病的治疗期望值高,这就要求我们快速正确诊断疾病,并且及时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积极争取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病残率。

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是局灶性血液供应障碍,血管壁、血液成份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造成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供血动脉缺血,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坏死[3],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因此,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定环节进行干预,如采用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及给予神经保护药物,就可能起到改善脑血循环、延长半暗带神经细胞存活时间的作用。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是以中药材三七主根为原材料提取的粉针剂,主要成份为三七总皂甙(PNS),其药理作用能显著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降低血液粘度,使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得到改善,阻止血栓形成;还能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管流量;并且具有阻滞钙通道的作用,使神经细胞内钙在脑损伤后的超载受到阻滞、游离脂肪酸的释放和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降低脑损伤后血及脑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从而保护脑组织;还能抑制阻断中性粒细胞激活、浸润和聚集的IL-8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轻脑组织因缺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使缺血的脑组织得到保护;同时还可抗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过氧化物浓度,从而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细胞造成的损伤,使脑水肿减轻,患者意识、语言、吞咽、运动功能得以尽快恢复[4~6]。

依达拉奉脂溶性高,血脑屏障穿透率达60%,作为一种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并作用明确的抗氧化剂,可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主要是缺血病灶周围的半暗带产生),抑制脑细胞的氧化损伤;可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缩小缺血半暗带的体积,阻断缺血的级联反应,减轻再灌注损伤,延长治疗“时间窗”,增加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抑制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于脑梗死急性期使用还有抑制脑梗死周边区域血液量减少的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7~8]。

有研究显示[9],依达拉奉在脑梗死急性期作用明显,这可能与脑梗死急性期自由基大量生成,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降低,以后由于药物作用及机体自身功能恢复,使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达到平衡有关。因此,依达拉奉被认为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且具有强效自由基清除功能的神经保护剂。

有资料[8]报道单用依达拉奉的治疗改善率为64%,本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1%,同时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看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冻干)使用可以极大改善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减少病残率,值得临床长期观察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0):948~949.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第十四版)上、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721.

[4]龚红英,龚正福.血栓通粉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7):2295.

[5]原滨莉,雒晓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36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05,(3):31~32.

[6]甘雨,徐惠波,孙晓波.三七总皂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51~1252.

[7]付恩宏,尚华,李飞.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6):69~70.

[8]杨政,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11~913.

[9]赵淑琴,张海欣一,顾俊琴.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15(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