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静(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第二人民医院535400)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050-02
【摘要】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患者抓伤、咬伤等。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是护士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风险。感染了血源性传染病不仅威胁到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卫生资源损失,还可以通过一些途径传播给他们的家人造成危害。精神病医院是职业病危险性较高的工作场所,精神科护士是一群在特殊环境中从事护理工作的群体,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精神科护士面临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风险更高,现就精神科护士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与防护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对策
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具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士因职业暴露所引发的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存在危险也日益加重。
1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相关因素
1.1病人因素
1.1.1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由于精神病人是脑功能的障碍,其功能的完整性和个人对外界环境的统一性遭到破坏,病人的整个心理过程发生紊乱,思维活动脱离现实,对本身疾病缺乏自知力病人往往拒绝治疗,难以护理。有的病人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出现伤人、毁物等,甚至对医务人员抱有敌视态度,把医务人员作为功击对象。护士常常在病人兴奋躁动、伤人、毁物时进行紧急制止,在制止过程中难免会被病人抓伤、咬伤或双方受伤,就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感染血源性疾病。
1.1.2精神科针刺伤的机率比其他科大病人的意识态度及配合程度决定了操作过程中意外针刺伤事故的发生率。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士常在病人兴奋躁动、伤人、毁物、癲痫发作等状况下对其进行紧急注射,此时护士需要快速完成从抽药到注射的整个过程,注射大多是在病人强烈抵抗的情况下强制完成,因此精神科更容易造成护士发生针刺伤。
1.1.3精神病人血源性传染疾病的隐诺性有些精神病人不知道自身患有血源性传染病,特别是那些外出流浪的精神病人,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卫生,混乱的性生活等,都会引发血源性传染病。给护理工作人员带来职业暴露的危险。
1.2环境因素
1.2.1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目前有1.3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感染率高达60%。艾滋病在我国流行进入快速递增期,来自于世界健康网报道,2010年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达1200万人,每年以30%人数速度递增。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具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士因职业暴露所引发的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存在危险也日益加重。
1.2.2在医疗工作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医护程序中有创性操作(如血液透析、留置针等)的增加,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同时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增多,护理工作中的时间用于静脉注射治疗也增多。在医务人员大量接触针头锐器的同时,也增加了被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
1.2.3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如:光线不够明亮、房间太小、工作空间拥挤狭小、探访者或陪护人过多等环境因素分散医务人员的注意力,影响医务人员的判断力,可能引发一些错误的操作。
1.3护士自身因素
1.3.1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在医疗机构,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并没有随着人群中血源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而增强,而防护意识的淡漠又导致其防护行为不到位,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保护自己,如进行静脉穿剌时不戴手套,使用后的针头用手分离等,使职业暴露的几率显著增大。
1.3.2专业知识缺乏,自身素质低,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无个体针对性,无重点观察的护理问题,而是千篇一律,致使病人发生躁动、伤人毁物,未能提前预防,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增加了病人与医务人员的受伤机会,从而也增加了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
1.3.3工作紧张、工作繁忙、技术不熟练、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都会增加针剌伤的机率。
2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对策
要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首先要遵循普遍性防护的原则,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就是在工作中要把每个病人都看做感染者进行规范操作,这对防止职业感染最重要的。
2.1加强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意识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必须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具有传染性,需要采取隔离措施,坚持采用安全措施,医务人员受到病毒危害的机率就相对较小。包括正确的使用手套、防护镜、面部防护罩、口罩和隔离衣,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务人员,也保护病人。防护镜、面部防护罩、口罩在可能发生泼溅的医疗过程中是必须使用的。
2.2护士要加强学习精神科知识,掌握对精神病人的接触技巧及护理方法,对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新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护士应严格开展岗前培训。观察病情时认真细致,要有预见性护理思维,个体针对性、重点观察及时发现精神病人躁动征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3技术操作要熟练,得心应手。给不合作的病人输液、注射、采血等操作时,不要单独进行,要多人协作,必要时先给予保护性约束后再进行操作。给与病人约束时,必要时戴上手套。
2.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对护士进行防护方法与防护措施教育。已使用的针头不能回套,用过的针头及利器立即放入防渗漏的利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拿着污染的锐器在工作场所走动,避免意外刺伤他人或自伤。不正确的操作会增加职业暴露的机会。
2.5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操作室、治疗室要有足够的空间,明亮的光线。在病人输液治疗期间不会探访者,限制陪人。在工作繁忙或抢救患者时要注意忙而不乱,相互配合协调。
2.6发生意外职业暴露后予以紧急处理,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暴露危害。锐器针刺伤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轻轻挤出伤口的血液,然后用碘伏、酒精消毒后包扎伤口,根据污染的种类进行心要的预防用药。
2.7住院的精神病人应常规作血源性传染病检查,使护理人员做到有的放矢,加强防范意识,减少职业暴露。
3小结
职业性血液传染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很多,有病人因素、有环境因素、护士自身因素。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完全避免职业性血液传染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医务人员只有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业务知识学习、遵循普遍性预防的原则,在工作中把每个病人都看作感染者进行规范操作,才能有效地减少职业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