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冠状动脉造影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对比分析

左玉娟

左玉娟(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心图室466000)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194-01

【摘要】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同期对其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二者的结果。结果冠脉造影检出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内径狭窄≥50%患者66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与冠脉造影病变结果相符率为82.5%。结论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是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12导联动态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无症状心肌缺血又叫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SMI),是指临床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密切相关,且发生率高。因此,临床医生及患者应重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我们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心内科住院且诊断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53.2±9.5)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预激综合症、左、右心室肥大、肥厚性心肌病、药物影响(地高辛、三环类抗抑郁药)、心房扑动。

1.2方法80例患者均采用日本光电12导联Holter仪,大容量闪光卡,连续监测24h,受检者将24h活动内容和症状详细填写在监测日记中,纪录完毕后,把储存信息输入主机进行分析处理并加以人工修改。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为: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0mV;持续1min以上;如果原来已存在ST段的下移,则要在ST段已降低的基础上,ST段水平或下斜型再降低≥0.1mV;ST段下降恢复后超过1min以上再次下降≥0.10mV,为另一次发作[2],ST段的测量点以J点后80ms的L点为准。对照患者监测日记,如心肌缺血时无心绞痛及其他相关症状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反之则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对80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Judkin方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选择多体位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以直接评价左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左主干狭窄的程度,狭窄的管腔≥50%定位阳性[3]。

2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内径狭窄≥50%患者66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与冠脉造影病变结果相符率为82.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临床上,约有超过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重要类型中最危险的因素。它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一样,可以引起室壁运动异常和心脏功能改变,亦可以引起心肌电生理和心肌代谢异常,最后逐渐演变为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冠状动脉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明确心肌缺血的范围及严重程度,是关系到此类患者预后和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随着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检查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4]。但冠状动脉造影术由于是有创检查,且价格较为昂贵,还要有技术及设备、人员的特殊要求,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限制。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在80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冠脉造影检出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内径狭窄≥50%患者66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与冠脉造影病变结果相符率为82.5%。有许多研究证明,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出更多的心肌缺血事件。有文献报道,如果不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大约80%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无症状心肌缺血事件不能被检出[5]。隐匿型冠心病是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大规律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直接可使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增加,是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6]。目前,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普遍认为的发病机制是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及心肌供氧量的减少所致,在劳累、运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等状态下诱发,其发作高峰与活动量增加、人体内源性儿茶酚胺升高、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导致心肌供氧-需氧失衡有关[7]。

近年来由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广泛应用,它可以连续记录24h心电变化,可以完整的定性、定量、定位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持续的时间、发生的次数和两次缺血发作间隔的时间、发作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发作与运动的关系,发作时伴有的症状等。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完整记录心肌缺血,是其他任何检查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郭继红,张海澄.动态心电网最新进展.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26-154.

[2]卢喜烈.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30.

[3]龚纪文,杨晓钢,黄冠荣.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1):42.

[4]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4-172.

[5]张兆国.动态心电图ST段地分析功能[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1):3-6.

[6]郭继鸿.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50-154.

[7]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