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华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秀山县409900
摘要:海绵城市的提出旨在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水资源污染、水生态破坏、城市内涝等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居民生命安全等长期面临的突出问题,改变传统粗放式的城市开发模式,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都本着雨水自然循环理念,规避不透水屋面、地面等基础设施对雨水自然渗透和积存的不利影响,采用一系列自然和人为的修复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减小地表径流,消弱内涝威胁,进而改善城市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解决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水危机,我们讨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透水沥青路面与普通沥青路面的不同之处,是我们更好的建设海绵城市的前提。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透水;沥青路面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表现在城市数量的增加,更显现在城市规模的扩张。受古代城市营建思想的影响,我国位于平原地带的城市大多呈“同心圆式圈层结构”的模式发展。在经过数十年的外延式土地扩张后,上述城市发展模式带来的城市弊病也日益凸显,其中城市内涝频发、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等城市水环境问题尤其突出,市政道路是城市雨水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有必要实施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措施,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关于城市道路,在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措施的选择和应用。
一、海绵城市概述
1.1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就是指把城市建设成像海绵那样可以将水吸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排走。海绵城市是指依靠着建筑、道路、排水系统等多样化的基本设施,将这些设施当做海绵城市建设的载体,同时要考虑好城市的基础设施能够安全运行和城市的用水能够得到保障,依靠渗透、滞留、蓄存、回用、净化灯技术措施,使城市能够利用洪水,同时又不会让洪水带来损害,让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最终的目的是让地下水供应充足,让城市水循环保持健康状态。
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首先在建设材料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取合适的透水材料,主要是空隙性较好的材料,比如沥青磨耗层,多孔混凝土,碎石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在保证使用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道路空隙性,提高道路的透水性,让道路遇到雨水时能够快速排除,防止雨水聚集引起的打滑和炫光等,还要在道路旁加强绿化,提高地下水的保持率,这样,海绵绿化建设才能做好。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2.1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
道路标准横断面的设计是整个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核心,具体的设计要遵循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道路的各种交通功用必须深入发挥,同时,也要以环保为基础,应该在道路两旁增设绿化带,为植物生长存留空间,这样一方面能吸烟滞尘、绿化美化道路环境,另一方面也能保持水土,从而环节地表径流量,控制溢流问题,控制排水系统的运行负担。结合此工程实际,决定将道路红线宽度确定为24m,其中车行道12m,车行道两边分设人行道各3m,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3m绿化带,其中车行道坡度为2%,位于最两边的绿化带则降低其地势达-2%,以此来确保雨水能够集中汇聚流向绿化带,充分利用了自然水体资源,体现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2.2路面交通设计
为了提高交通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平滑度,决定选择透水性沥青材料作为车辆路面,该沥青面层材料特征为:高孔隙率(15-20%)同普通质地的路面有着明显区别,具体体现在:防水漂、控制溅水、控制车行噪音,即便是雨雾并发天气下,路面标识依然清晰可见,从而确保安全通行、安全驾驶,同时,透水性沥青路面具有一定的防滑性,从而保护车辆安全。该市政道路工程车行道路面材料构成为:排水沥青混合料(5cm),稀浆封层(0.6cm),粗粒状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封层(0.7cm),水泥稳定碎石(35cm),级配碎石(16cm)。为了达到方便行人安全通行、环保的目标,决定在人行道表层铺设透水砖,这样不仅能保护城市土壤安全,预防地标硬化现象,打造出一个安全、生态化的环境,同时,也能有效维护城市生态安全,让人行道表层的水体及时渗透到地下,保持城市地面土地的水分,达到防滑、御寒、降噪音等目标。透水砖的主体成分为:矿渣料、废陶瓷,其色彩多样、生态环保、而且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作用,能够达到艺术性设计的效果。具体的人行路面构造如下:透水砖(5cm),混凝土基层(10cm),级配碎石垫层(10cm)。
2.3透水沥青路面与不透水沥青路面的区别
不透水沥青路面,,简单来说采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石板材或水泥砖铺的路面都可以成为不透水沥青路面,虽然它整齐耐用,但最大的缺点是不透水,排水要靠地下排水管道,降雨时雨水多直接作为污水被处理,阻断了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不利于地下水的生成。雨水、污水在路面易淤积,溶入城市,污染物后严重影响城市卫生。此外,这种路面会吸收、储存并反射太阳的热量,会使地面平均温度升高,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易引起环境和生态负效应。不利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透水沥青道路,,透水沥青路面又叫“排水降噪路面”,是一种新型路结构,在原料中加入了高粘改性沥青、消石灰、纤维,不但能够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现象,而且充分利用雨雪降水,增大地表相对湿度,补充城区目益枯竭的地下水资源,从而发挥了透水性路基的“蓄水池”功能;还自身具有完备的排水系统,使雨水下渗、路面积水的反光现象减少,雨天机动车打滑的现象也大幅度减少,有效地降低了高速行驶的车辆与路面摩擦引起的爆破声。
结语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单一的目标,而是一个综合的目标,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的转型,应该严格按照低影响开发模式去规划和建设海绵城市。而作为路桥行业的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工程师们需要结合当前国家政策,做好海绵城市建设中涉及到本行业的创新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排水式沥青路面、排水基层、透水混凝土、自洁净路面或相关的路面清洁设备。在城市建设中主干路、次干路的道路覆盖率较高,传统透水路面的堵塞问题和寿命问题严重影响其在城市道路中应用,故科研工作者们需要结合市场需求,重点在全透水道路、透水廊道、透水广场、透水停车场、生态微渗河渠等领域研发出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特殊、性能优越、价格低廉的新产品、新结构,方能满足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快速城市化地区“绿色海绵”雨洪调蓄与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以辽宁康平卧龙湖生态保护区为例[J].王云才,崔莹,彭震伟.风景园林.2013(02).
[2]建筑与水涝共生——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J].俞孔坚.建筑学报.2012(10).
[3]生态基础设施先行:武汉五里界生态城设计案例探析[J].俞孔坚,张媛,刘云千.规划师.2012(10).
[4]构建城市绿色海绵——生态雨洪调蓄系统规划研究[J].莫琳,俞孔坚.城市发展研究.2012(05).
[5]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J].董淑秋,韩志刚.城市发展研究.2011(12).
[6]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J].俞孔坚,王思思,乔青.北京规划建设.2010(03).
作者简介
刘磊(1982-),男(土家族),重庆市秀山县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工程施工。